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节水抗旱杂交稻新品种在沪育成

发布时间:2007-09-29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9月16日,江南大片水稻刚刚齐穗,而上海农科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旱稻专家罗利军博士率领的科技人员在上海奉贤区农业现代化园区连片种植40余亩旱优3号水稻已经开镰收割。当场实称产量达550公斤以上。生物基因中心的专家们通过对大量的抗旱资源进行筛选与转育,育

  9月16日,江南大片水稻刚刚齐穗,而上海农科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旱稻专家罗利军博士率领的科技人员在上海奉贤区农业现代化园区连片种植40余亩“旱优3号”水稻已经开镰收割。当场实称产量达550公斤以上。生物基因中心的专家们通过对大量的抗旱资源进行筛选与转育,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进而实现三系配套,育成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分别通过上海市和广西自治区审定,开始大面积推广。在广西、浙江、湖北、湖南、海南、江苏、四川、重庆及上海市试种,普遍表现节水抗旱、高产稳产、米质优良,展示广阔的应用前景。

  “旱优3号”节水抗旱杂交稻优点明显,首先是节约农田。9月下旬新米上市。“旱优3号”6月3日播种,8月10日抽穗,9月16日收获,全生育期109天,比同期播种的杂交粳稻早40余天;第二是节水抗旱。除整地,施用农药灌溉3次水外,其他时间均干旱管理,而同田杂交水稻全生育期灌水次数达10余次,节约水资源50%以上;第三是节约农药。本年度为病虫害高发生年,特别是稻纵卷叶螟,是上海历史上最厉害年份之一,同田杂交水稻防治次数共9次,每次农药成本20元/亩,而旱优3号由于抗病虫性强,防治次数为3次,节约农药成本120元/亩,节约人工30元/亩;还有是高产优质及生态环保。据估测,“旱优3号”每亩有效穗23万左右,株高120厘米,穗长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克左右,理论亩产量达700公斤以上。同时,由于大大地减少了灌水次数,并且灌水只进不出,极大地减少了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粮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干旱已成为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水稻生产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我国总用水量的50%左右。同时,追求高产为目的的水稻生产还带来土壤富营养化、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率,实现高效低耗和环保的水稻生产方式,已成为全球农业研究的热点。培育节水抗旱稻,推广节水节本的栽培技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大国家需求。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水稻所最早启动并逐步带动了世界各国开展水稻抗旱研究。但是,由于缺少抗旱性评价的科学方法和优异种质资源,抗旱育种取得的进展不大。直至上世纪末,国际上对抗旱性鉴定的科学方法达成了共识。利用科学的鉴定方法,获得了一批优异的抗旱资源用于抗旱基因发掘与水稻品种的抗旱性改良。

  在国家“973”、“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农委重大项目的资助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立足于建立水稻抗旱性研究平台,进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节水抗旱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节水抗旱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提出了“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并据此建立了植物抗旱性鉴定设施和技术体系。从大量的稻种资源中筛选出一批节水明显、抗旱性强的种质资源应用于相关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然而,专家指出,由于旱优3号的制繁种产量较低,目前种子生产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量。从品种改良、制繁种技术、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大攻关研究力度。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