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贵州黔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3-11-11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摘要:种得百草惠民生 --黔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纪实 具有交通区位、绿色生态、立体气候、多样性土壤和植被等多种优势的黔南,历来就是药材商家“淘宝”之地,拥有“中药资源库”的美誉。 近年来,在贵州信邦、盛世龙方、贵州神奇、贵州艾源等龙头医药企业的带动下,中药材已被

  种得百草惠民生

  --黔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纪实

  具有交通区位、绿色生态、立体气候、多样性土壤和植被等多种优势的黔南,历来就是药材商家“淘宝”之地,拥有“中药资源库”的美誉。

  近年来,在贵州信邦、盛世龙方、贵州神奇、贵州艾源等龙头医药企业的带动下,中药材已被作为黔南贫困山区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一项富民产业,成为黔南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特”闯市场

  早在多年前,农科院专家就下过这样的结论:黔南培植生长的药材药效高,药用价值大,不少名贵中药材适合在这里“安家”。

  罗甸艾纳香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艾纳香的叶片、枝可提制艾粉,经提炼后可制成天然冰片,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罗甸是目前我国天然冰片(艾片)的最大集散地,早在1949年以前,“罗甸冰片”就广销港澳,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独一无二的品质,使罗甸艾纳香被深深烙上了区域符号, 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黔南,进入“药典”的中药材重点品种就有292种。其中,艾纳香、刺梨、何首乌、铁皮石斛、续断、钩藤等品质卓越、区域性强、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种植,已作为黔南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减贫摘帽”和同步小康的一条扶贫新路子加以重点扶持。

  以“精”创品牌

  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黔南以品牌创市场、以特色求发展,不断提高中药材的优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提升科技含量,打造不同凡响的中药材品牌。

  在都匀经济开发区王司镇何首乌GAP种植基地,山山相连的梯田,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一片片何首乌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这里是黔南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示范基地。

  该基地以贵州盛世龙方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主要种植何首乌和桔梗。盛世龙方是一家中药材生产企业,建立了中药材科技研发中心,主要对中药材品种、属性、药理、种植、加工等进行研发。公司按照基地GAP建设标准,采取项目+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销售,农户在基地务工,收成后与公司按四六分成。基地配套自动灌溉系统,建有温室大棚、卫星气象观测站等设施。王司镇王司村400余户通过流转土地等形式,种植何首乌、太子参、桔梗等中药材近5000亩。

  在罗甸,多年来对艾纳香品种繁育的科技攻关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6月,省科技厅、州政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和罗甸县四方共同签署了一份科技合作协议,重点对罗甸县特色优势生物资源艾纳香进行系列研究开发,开展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制定种苗繁育技术规程,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等工作。

  为了实现中药材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全州各县(市)将中药材品种种植技术作为攻克的第一道关卡,纷纷高薪聘请研究所、大学生物系教师、主管业务部门等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实施,确保种植技术规范、管理到位、品质优良、实现高产。

  以“带”富农民

  在罗甸县红水河畔,岑要五的名声很响亮,他是艾纳香种植大户。从2008年试种至今,他带领当地老百姓一起大发“药”财。今年,他仅卖出艾纳香苗纯收入就达18万元,卖艾粉纯收入20万元。岑要五说,随着采收旺季的到来,今年的收益肯定会突破100万元。就是在岑要五这样的致富能手的带动下,艾纳香产业已成为罗甸的一张抢眼“名片”。

  为了改变罗甸艾纳香种植规模小,产能低,加工粗放的现状,罗甸县出台了“双带”的激励政策,鼓励机关干部职工、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带资金、带技术到基层开展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助民增收创业活动。其中,有60多名创业人员领办了艾纳香种植,领办面积达到1万亩。一时间,在红水河、罗妥、罗苏等乡镇,出现了“圈地”热潮,干部投身产业发展的创业精神,同样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创业热情,在高原千岛湖畔的一个个山头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热火潮天的劳动场面。

  与此同时,全州各县(市)针对各自的资源特色,出台了相应的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目前,全州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到47个,其中,具有黔南特色的艾纳香、铁皮石斛、刺梨、太子参等品种种植发展势头迅猛,凸显了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效”强产业

  位于龙里县城东门的贵州西南民族医药物流交易中心汇聚了省内外中药材交易,这是贵州省首家现代医药物流经营企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服务于全省60多个名优药材产出区县,为国内各大药厂和药商建立面对面的药材物流平台,搭建电子信息发布平台,实现贵州中药材网络化交易。

  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黔南将中药材产业列入黔南州十大扶贫产业之一,从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科技作支撑,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以效益推动产业发展。有数据显示,2012年,通过集团帮扶、中药材产业化、乡镇特色种植、减贫摘帽奖励、绩效考评奖励等项目扶持,全州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67万元、整合资金3171万元,发展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多亩,覆盖农户2万多户、76084人,种植农户户均收入12673元。通过扶贫产业园区的带动和扶贫项目扶持,目前,全州现有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279个,面积13.39万亩,总产值达3.38亿元以上。通过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近40万亩,覆盖人口34万人。

  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欧天彪介绍,《黔南州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即将出台。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形成以红水河流域、平里河流域、樟江流域以及都柳江流域等低海拔地区为主的艾纳香特色中药材产业带;以独山、三都、荔波、罗甸等县为主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以龙里、贵定、惠水、长顺等为主的刺梨产业带;以都匀、福泉、平塘等为主何首乌产业带;以瓮安、福泉等为主的太子参产业带的中药材产业布局。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