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2013,陕西大灾之年粮丰产

发布时间:2014-01-14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3年陕西粮食总产1215.8万吨,实现“十连丰”,并且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同时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快”,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7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连续4年领先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得知此消息后,省长娄勤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3年陕西粮食总产1215.8万吨,实现“十连丰”,并且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同时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快”,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7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连续4年领先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得知此消息后,省长娄勤俭不止一次地感慨,陕西粮食“十连丰”实属不易。

  实属不易首先表现在多重自然灾害叠加发生。2012年秋播至2013年春季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减少5—7成,为52年来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长达200多天的三季连旱,使陕西夏粮较上年减产10.3%,仅小麦就减产47.5万吨。在遭受严重干旱的同时,又接连遭遇低温冻害、虫害重发以及局部洪涝等多重灾害。其中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840万亩,重发310万亩,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轮大面积爆发期。

  其次,粮食面积刚性减少。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6045.2万亩,减少到2013年的4657.7万亩,年均减少92.5万亩。

  第三,不可回避的是,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过去25年间,粮食价格上涨了5倍左右,而农资价格上涨了20多倍,且短时间内粮价提升不可能过高、过快,而农资价格、劳动力成本、机械费用等上涨压力有增无减。种粮效益低下,导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压力加大。

  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取得“十连丰”,省农业厅厅长白宜勤认为,大灾之年粮食丰收,主要得益于领导有力、科学决策和技术到位。

  面对灾情,省委、省政府及时安排部署,有力推动了全省抗旱保粮工作的有序开展。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省委副书记孙清云、副省长祝列克亲临生产一线现场办公,指导抗旱。省政府连续三次召开专题会议,提前下拨旱作农业专项资金6200万元,将旱作农业示范县由13个增加到23个;安排扩种春玉米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落实地膜玉米补贴5000万元;省财政先后下拨1亿元抗旱资金,用于水利灌溉和抗旱技术推广,实施灌溉费用补贴,扩大浇灌面积。

  灾情发生后,全省农业部门积极应对,驻点包抓,扎实开展“抗旱防虫百日行动”、“百名农业科技干部下基层”等重大活动,组织全省万名农业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帮助群众抗旱保粮。同时,科学预判夏粮生产形势,作出以秋补夏、以水补旱的战略决策,压低产扩高产,扩大高产秋粮播种面积。全省秋粮总播种面积达到2801.6万亩,较上年增加40.4万亩。秋粮总产792.2万吨,较历史最高的1996年增加8.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秋粮单产282.8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扩种地膜玉米100多万亩,因玉米单产上升带动秋粮增产20.4万吨,实现了夏粮减产秋粮补。

  连续多年的粮食高产创建也为“十连丰”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陕西省集中抓了32个商品粮基地县、23个旱作农业示范县、10个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88个市(县、区)建立高产示范田408.76万亩,实施联合攻关,形成和推广了一批区域化、标准化增产模式。示范片平均亩产较示范县当年亩均增产20%以上,有效带动了区域粮食均衡增产。在高产创建等的引领下,粮食单产水平逐年提高,成为应对播种面积下降、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途径。1998年,全省粮食单产为215.6公斤。2013年达到261公斤,提高了45.4公斤,增长21.1%。

  针对粮食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瓶颈,陕西省在粮食主产区及潜力区集成十大主推技术,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同时,把推进粮食规模种植作为提高种粮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种粮叠加补贴,扶持和培育了一批百亩以上规模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

  白宜勤说,陕西耕地总面积4000多万亩,可浇灌的只有1400万亩。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重发,是长期困扰陕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这些灾害今后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确保粮食安全列为经济工作之首。可以说,2014年是农业农村政策最好的一年。为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立足抗灾减灾,提早谋划,科学应对,确保2014年也有一个好收成。”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