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黑龙江佳木斯:众手合力扮靓“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5-11-30  来源:新农网
摘要:日前,忙完了秋收的佳木斯郊区草帽村农民又把600余棵紫叶稠李、金叶菊、黄冠柳等10多种新奇树种种在了村公园里。当最后一棵树落坑,村书记杨明太的“美丽乡村”2.0版完成了。“明年春天,进村是花园,休闲有公园,观光游这里是采摘园。” 在佳木斯,像这样的“美丽乡村

  日前,忙完了秋收的佳木斯郊区草帽村农民又把600余棵紫叶稠李、金叶菊、黄冠柳等10多种新奇树种种在了村公园里。当最后一棵树落坑,村书记杨明太的“美丽乡村”2.0版完成了。“明年春天,进村是花园,休闲有公园,观光游这里是采摘园。”

  在佳木斯,像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205个村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让农民唱主角当裁判

  长期以来,困扰“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由谁来建?建后由谁去管,怎么管?同时,农民“等靠要”的偏执和既有的生活习惯也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

  佳木斯郊区在实践中率先破解了这一系列难题。他们让农民唱主角,通过点亮农民的美丽愿景,放手让农民设计规划,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建设管理。“只有调动农民自觉参与建设才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郊区宣传部长郑昌辉说。

  去年,杨明太和草帽村村民成了这一思想的第一批实践者,他们首先通过“一事一议”统一村民思想,发动村民主动自觉出工出劳出车,全村每户出10个工,每12个人分一班,三班连续作业,当年就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并且,村里还修订了《村规民约》,村民情愿把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木的管护责任都落实到人头。

  这一年,郊区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资金和自筹资金共6000万元,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采取提供建设材料“以料代赈”和“以奖代补”的方式保障包括草帽村在内的25个试点村的建设用资,不但堵住了资金在运作过程中因工程转包等因素而损耗过大的漏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据统计,郊区用6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实际撬动了包括村民出工出劳、节省材料采购中间环节和运输费用等共1.2亿元的建设成果。

  佳木斯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应文说,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农民终于有了话语权”,从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工程质量的监管,再到后期的管理维护,由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自愿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挂牌上岗,成了专职监理员。

  率先美丽一步的实践在佳木斯迅速得以复制。今年佳木斯做出了围绕“一心两沿一环”,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一心”即:规模较大、历史较长、人口稳定的中心村;“两沿”即:沿交通干道和沿江的乡村,重点打造好沿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乡村,通过开发旅游项目、挖掘渔猎文化将其谋划成为两道风景线;“一环”即:环绕城市、县城周边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推陈出新亮点频现

  富锦市“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早,标准高,在规划上争取一步到位,内容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村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细化明确住房、道路、污水垃圾、改灶改厕改圈、围栏、绿化美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桦南县则侧重抓好乡镇和中心村规划,吸引偏远自然屯人口逐步向中心村和乡镇转移,并计划用三年时间,撤并68个自然屯,打造100个中心村。重点建设具有朝鲜民族风情、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等一批“美丽乡村”。同江市将全市85个行政村和农牧三场按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生活需求、民俗文化等因素分为一、二、三类进行推进,全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7350万元、整合市乡村国有土地收费资金3131万元,采取竞争性排序、动态管理的办法,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作为“一心两沿一环”布局上的节点之一,桦川县创业乡谷大村确定了“产业有思路、经营有模式、环境有变化、管理有创新、素质有提升”“五有”型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仿照市区推行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将全村4纵12横街道的管护落实到村民人头。并且吸纳了社会力量的生力军,入驻该村的企业华宇商砼、滴水湖米业和春鹏合作社为村里提供了90万元的援助。“已进入到佳木斯农业领域的68家工商企业,有6家参与到新农村、农业观光等领域,投入资金共1.85亿元。”李应文说。

  汤原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专职保洁员制度,在每个自然屯设置1名专职保洁员,在2000人以上的自然屯每增加1000人,增配1名保洁员,工资由各乡镇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解决,并安排“以奖代投”专项资金用于补充绩效工资。为增强村集体财政造血能力,强化“美丽乡村”生命力,今年,佳木斯郊区要求“美丽乡村”试点村种植红树莓50亩,政府每亩给予1000元补助,丰产期后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后期管理维护。

  环境美了农民素质高了

  截至10月10日,全市“美丽乡村”资金总投入133765.6万元。其中当地财政投入34578.3万元,项目资金83667.6万元,帮建资金2787万元,以工代劳折算12732.7万元。全市完成重点建设中心村110个,改造薄弱村、达标村95个。

  把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农民,改变的不仅仅是乡村面貌。佳木斯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扶贫开发、两大平原改革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借力发展,一以贯之,不作秀,不唱独角戏。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让很多干部起早贪晚,脸晒黑了,身体累瘦了,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上去了。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素质也提高了,不再保守,不再依赖,邻里和睦、讲卫生、讲文明已蔚然成风。

  谷大村68岁的老大娘张艳青与村里5位老人发起成立“夕阳红”老年协会,义务管理村里的广场和活动室,为公共区域清扫卫生。她们在省帮建单位到村调研时伸出大拇指:“给党的惠民政策点赞;给各级领导干部点赞;给谷大村的幸福生活点赞!”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