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粮食资源共享 利益均沾的有益举措

发布时间:2016-04-22  来源:新农网
摘要:粮食安全关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很长时期以来,在保证粮食安全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国家进行粮食储备的同时,各

 

  粮食安全关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很长时期以来,在保证粮食安全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国家进行粮食储备的同时,各省、市、区分别储备。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都将储备粮存放在各自区域的仓库里。

  地域广阔的我国,土壤、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粮食生产也不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在粮食储备上,主产区储存粮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主销区储备的粮食,大多数要从主产区少上百公里,多则上千、甚至两三千公里运输回去。在和平年代,从全国“一盘棋”来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既要解决粮食储备的问题,又要最大化的节约社会资源,最近《吉滇两省签订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合作协议》,是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有益举措。

  据《吉林日报》报道:4月19日下午,吉林省粮食局与云南省粮食局在北京签署2016年度云南省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吉林省粮食企业将收购的稻谷加工成大米,调入云南合作企业进行储存和销售。吉、滇两省自协议签订起一年内,建立4400万公斤省级储备粮动态合作。双方合作企业每销售1公斤吉林大米,将获得0.09元费用补贴。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吉林省与作为主销区的云南省在粮食储备上的实质性合作,效益十分明显:

  主产区:粮食有了稳定销路

  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经营的新格局。

  在当今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二年”丰收,调结构、去库存、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新形势下,保持和调动主产区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有许多新课题需要认真研究。

  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讲,生产的粮食能不能适时适价销售出去,是生产者最为关切的问题。有了主销区与主产区的有效对接,生产者就吃了“定心丸”,“未收先销”就可以放心进行生产。

  主销区:粮食储备有了保障

  不论是历史上的缺粮区,还是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变迁后的缺粮区,都存在粮食储备难的问题。“难”就难在粮源“难”筹措上。

  在落实粮食生长负责制上,缺粮区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本地生产的粮食仍然达不到正常储备的数量。在丰收年份,这些地区从粮食主产区购粮尚还方便;在歉收年份,即使出高价钱,也很难购进到所需要的粮食。

  有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紧密合作,就可以保证主销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储备粮。

  国家层面:减少资源浪费

  粮食是特殊商品和重要的战略物资,但也是笨重、庞大的物资。

  作为笨重物资,粮食运输,尤其是原粮运输,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撑。

  从汽车到火车、轮船,从上到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当今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粮食上下车船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上本来就紧张的劳动力需求。

  虽然我国现在公路、铁路修建、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国民经济所需要的运力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在不少地方,粮食运输占到了公路、铁路运输的绝大部分运力。这其中就有不必要的原粮运输。如果象吉林省与云南省合作,将稻谷加工成大米运输,就可以节约20%以上的运力。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以最经济的办法,解决主销区的粮食储备问题,不但大大地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粮食销售价格,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