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全国科技活动周给公众呈上丰富“科技大餐”

发布时间:2016-05-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摘要:5月2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圆满落下帷幕,至此,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已呈上200多道“科技大餐”,各地也举办了2000余项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优势的科普活动。
全国科技活动周给公众呈上丰富“科技大餐”

  5月14日,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众开放日”活动上,安徽合肥市黄山路社区孩子观看“可佳服务机器人”表演。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的同学们正在制作机器人,准备参加一场科技活动周上的创客比赛。 经济日报记者 杜 芳摄

  科技活动周期间,贵州贵阳市市民体验使用日珥镜观测太阳。 新华社记者 李 文摄

  来自深圳的眼界MAX团队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上设置了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平台,一位北京市民正在体验。经济日报记者 杜 芳摄

  5月2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圆满落下帷幕,至此,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已呈上200多道“科技大餐”,各地也举办了2000余项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优势的科普活动。

  创意昭昭,星火未央。沿着全国科技周铺就的梦想大道,《经济日报》记者带您一同领略科学重器群英荟萃,“双创”热潮翻腾涌现,大小创客各出奇招,科技发展再添动力。

  大科学装置亮相

  在这场为期一周的科技“盛宴”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主场的国家科学重器展示。这些大科学装置,是一种大型复杂科学的研究系统,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及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设施。据悉,将如此众多的科学重器打包在一起集中展示,是今年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的一大亮点。

  主场展厅内,众人被一艘红色的船模深深吸引。这艘名叫“科学”号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桅杆高立,威武浩荡,可以满足无限航区要求。目前,借助“科学”号,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展了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热液、南海冷泉、主流系、马努斯海盆和雅浦海山等航次综合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海洋资料。

  遍览展厅内的大科学装置,不仅各个“颜值”出众,用途高端,更是科技领域真正的实力派。

  “像这个深海机器人‘发现’号,能下潜到4500米深度,它的机械手力大无穷,能一口气抓起300公斤重的东西,连坚硬的岩石壁也可以咔嚓一下掰下来。它的反应也很敏捷,连动作灵活的深海生物仿石蟹也逃不过它的手掌心。它所经之处,不仅仅带回了水、生物等样品,还能同步测温度、咸度等变量,探测地形地势,对全海底进行扫描。有了它,海底的地形地貌一览无余,最精确可以达到亚米级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孙永坤说。

  “以前我们国家的船在300吨以下,只能在近海区域进行科学研究,从装备上就和发达国家形成了巨大差距。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海洋综合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现在我们有能力到达深海远洋,探索更多未知的蓝色领域。Nature杂志曾两次报道,认为‘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孙永坤说。

  有了这些先进的海洋装备,我国对洋流、深海生物、海洋对陆地的影响等方面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样的基础研究帮助我们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预测,比如今年要应对厄尔尼诺,我们就能利用获取的数据构建数值预测模式,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孙永坤说。

  像“科学”号和“发现”号一样,展厅里,不同领域的先进科技装备带领着我国走向自主创新的高地,抢占科学前沿阵地:被誉为“人造太阳”的EAST装置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上海光源是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我国的探测卫星“悟空”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科技重器的震撼亮相展示的不仅是中国的科研实力,更透射出我国科技工作者上天入海的智慧。这些自主创新成果为未来科技前沿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