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粮食流通既严监管也撤“篱笆”

发布时间:2016-07-07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宏观部署下,应一面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一面针对体制机制痼疾,既在加强管理上不断创新思维,也在撤除篱笆、为市场松绑上加大改革力度 又到新一季粮食收购时节,一条“内蒙古一农民无证收购玉米被判刑”的消息让粮食市场掀起波澜。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宏观部署下,应一面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一面针对体制机制痼疾,既在加强管理上不断创新思维,也在撤除篱笆、为市场松绑上加大改革力度

  又到新一季粮食收购时节,一条“内蒙古一农民无证收购玉米被判刑”的消息让粮食市场掀起波澜。一些舆论在同情农民缺乏“收粮办证”等相应政策法规知识的同时,也发出了对乡村粮食小贩是否需要行政许可的追问,希望进一步破解粮食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的行政垄断经营,让粮食流通更顺畅些。

  由一个具体的粮食买卖案例引发对粮食流通系统行政垄断的追问,看似毫不相干,有点小题大做,实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焦急与期待。

  在粮食流通问题上,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人都有自己的经历甚至刻骨铭心的记忆。从1955年开始在全国发行的粮票,到1995年最终取消,表明长达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彻底结束。由彼及今,新中国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粮食流通改革创新史。在这部粮食流通史上,镌刻着许多不同的粮食名词,比如统购统销、合同订购、保量放价、省长负责制、四分开一完善、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粮食购销市场化等等。每个名词,都代表了一段粮食流通历史,都代表了一种粮食流通改革的思路与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实质,就是粮食流通体制的管与放,就是不断加强监管与不断撤除“篱笆”。

  正是因为在粮食流通体制机制上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坚持科学管理与撤除藩篱,才不断推动和改变着中国的粮食流通格局。尽管在粮食流通改革历程上经历了一些起伏曲折,但是不断朝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机制的发展方向一直没有改变,才有了今天的粮食大好形势,既守住“天下粮仓”,也促进公平竞争。

  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市场上出现国内外粮价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成品粮与原粮价格倒挂,以及粮食库存居高不下、经营体制机制不活等多方面问题,使继续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的要求与压力显得更加迫切。而从近些年粮食流通改革的实践来看,粮食系统作为实践者与推动者,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粮食流通体制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未充分发挥”等老大难问题。

  这些深层次问题迟迟得不到根本解决,给粮食经营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比如在粮食经营准入许可上,尽管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明里暗里设置的条件像玻璃门一样对其他经营主体形成掣肘;国有粮库一家独大,粮食买进存库坐收利润,去库存主动性与能动性不足,对其他经营主体形成较为普遍的寻租与挤压现象;对粮食经纪人设置条件过高或不切实际,由于许多“小粮贩”没有能力满足条件,客观上造成像内蒙古农民那样的“无证购粮”现象。

  拿出决心和勇气,就需要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宏观部署下,一面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一面针对体制机制痼疾,既在加强管理上不断创新思维,也在撤除篱笆、为市场松绑上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当前粮食市场大好形势,坚持问题导向,锐意改革创新,从自身改革做起,敢于对自己下狠手。唯如此,才能克服任何困难,破解新老难题。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