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用科技续写黑土地传奇——记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东北玉米栽培岗位科学家王立春

发布时间:2016-07-12  来源:新农网
摘要:他,就是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东北玉米栽培岗位科学家、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王立春。他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依然自认平凡。走近他,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本色的科学家,也领悟到科学本色的珍贵。

 

  他,从黑土地中走来,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站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他,胸怀农民,始终坚持科技服务“三农”原则不动摇,他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就是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东北玉米栽培岗位科学家、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王立春。他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依然自认平凡。走近他,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本色的科学家,也领悟到科学本色的珍贵。

  王立春头上的光环多不胜数。他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和“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个人,农业部授予先进农业科研人员、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十大科技传播人物等;他还先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省科协十大科技传播人物、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好人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

  他有一个信念:坚持科技服务“三农”不动摇

  1961年,王立春出生在乾安县让字乡海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伴随他成长的是父老乡亲一成不变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与俭朴生活。王立春从学生时代起就在心里存了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天我要为改变农村面貌做些事情”。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上大学又是学农的,从上大学那天开始,我就有一个信念,就是用科技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质朴率真的王立春面对记者如是说。正是源于这份执著,才有了王立春今天事业的成就。

  “科技是农业的出路。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不断创新,为农业找出路,这样农业才有出路,农村才有出路,农民才有出路。”王立春矢志不渝。

  本世纪初,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的情况,粮食生产能力连年滑坡。吉林省也和全国情况相似,粮食总产在400亿斤左右徘徊,单产波动较大,难以稳定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启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3个“五年计划”在粮食主产省设立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王立春作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区项目岗位科学家,组织全省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进行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吉林省玉米单产由亩产399.8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粮食总产由本世纪初400亿斤阶段水平跃升到现在的700亿斤阶段水平。

  根据春玉米区的限制因素,以抗旱播种保全苗、平衡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突破口,王立春开展了一系列玉米高产、优质的生产技术研究。他通过对玉米吸肥特性的研究,研制生产出了适合西部地区玉米施用的专用型肥料和“稳氮、减磷、增钾、补锌”的玉米高效施用技术,开创了全国专用型复合肥的先河。在测土施肥基础上,实现了作物因品种高效化施肥,使作物施肥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化肥利用率提高了10至13个百分点,达到了节本增效、降低污染的目的。该技术累计示范与推广367万亩,增收节支达2.90亿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吉林省按作物需肥特点合理配比专用之先河,这也是我国当时唯一一个获奖的春玉米专用型复合肥成果,此成果为我国化肥向复合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通过对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明确了黑土肥力退化机制及肥力演变规律,构建了黑土培肥技术模式,提出了黑土养分可持续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累计示范与推广4537.2万亩,增加经济效益61.7亿元,提升了黑土区玉米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这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