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重庆烟叶产业扶贫现状:"小"烟叶承载"大"期盼

发布时间:2016-09-21  来源:新农网
摘要:绵延起伏的烟田宛如浮动在群山之间的翡翠,蜿蜒盘旋的水泥公路穿行而过。道路两旁,绿中微黄的鲜烟叶随风起舞,蓝顶灰体的烤烟房点缀其间。近处,一幢被鲜花簇拥的粉红色小洋楼特别招眼。 “我家小楼涂的是‘希望’的颜色,就像这一片片‘金叶子’带给我的好心情。”小

  绵延起伏的烟田宛如浮动在群山之间的翡翠,蜿蜒盘旋的水泥公路穿行而过。道路两旁,绿中微黄的鲜烟叶随风起舞,蓝顶灰体的烤烟房点缀其间。近处,一幢被鲜花簇拥的粉红色小洋楼特别招眼。

  “我家小楼涂的是‘希望’的颜色,就像这一片片‘金叶子’带给我的好心情。”小楼的主人简长武是重庆市酉阳县双泉乡天马村的职业烟农,发现记者对整栋楼鲜明的粉红色特别感兴趣,他一边给烤好的烟叶分级,一边如是回应。

  为什么烤烟能给农民带来希望?他们种烟期间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烟叶产业与助推重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有何关系?带着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相关单位和部分区县。

  从“要我种烟”到“我要种烟”

  ——农民观念转变是根本

  行走在天马村的水泥路上,一阵微风过后,烤烟的清香扑面而来。又走了近200米,在一个烤房群前,金灿灿的烟叶映入记者眼帘。

  “我们村有58个这样的烤房群,一个烤房群有4-6间烤房,每个烤房一次能烘烤约1000斤干烟。”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利说。当记者正在为如此大规模的烤烟感慨时,杨胜利突然话锋一转:“你知道吗?1997年以前,村里都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种烟的。”

  为何当时村民不愿种烟?杨胜利这样解释:一是种植面积小,基本在5亩以下;二是道路不通畅,种烟卖烟全靠肩挑背驮;三是种植技术落后,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方法或农民自己琢磨;四是烟叶收购价格低,刨去成本和日常开销,靠种烟基本存不下钱。一来二去,愿意种烟的村民就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现在村民们又想种烟了呢?“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酉阳烟草分公司副经理左万琦说,“为提升种植技术,烟草行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攻克育苗、移栽和烘烤等环节的难题。为调动种烟积极性,烟草行业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水池、育苗大棚、烤房等。”

  今年45岁的天马村村民吴秀余2008年开始种烟。“当时见村里人靠种烟盖新房、买新车,很羡慕。”2015年,村里的石子路硬化成水泥路,吴秀余将种烟面积从5亩扩大到28亩。“去年卖烟纯赚7万多元,家里终于有存款了。”

  经过十余年努力,标准化的烟叶生产技术在酉阳得以执行,烟叶收购价格从2010年的14.3元/公斤增长到2015年的27元/公斤。每亩地的纯收入由1733元增加到3000元,烟农户均收入从2.4万元增长到了10.05万元。

  2016年,酉阳种烟农户2560户,户均规模27.34亩,计划收购烟叶达17.5万担,这意味着更多农民将“因烟脱贫”。

  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尤其是2015年7月重庆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后,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将有限的计划资源优先向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特困农户转移,贫困地区种烟面积比例逐步由83.1%扩大至95.4%。到2016年,重庆市烟农户均规模已经达到27.37亩,在西南地区位列第一。全市40亩以上并雇佣贫困户为劳动力的种植户达1276户,每户雇工量按平均5人折算,可解决6300余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采烤分”一体化+烟农服务平台

  ——科技助力生产是关键

  解决了农民种烟观念的问题,实现提质增效成了打赢烟叶扶贫攻坚战的关键。“采烤分”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

  “专业化烘烤出来的烟叶上下颜色橘黄一致、色泽饱满、香气扑鼻,质量明显好于常规烘烤,还帮我们节省不少劳力!”在酉阳龚滩基地单元“采烤分”一体化专业化烘烤现场,烟农罗林波对该项烘烤组织模式啧啧称赞。

  酉阳金叶烤烟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告诉记者,成熟采收和鲜烟分类是“采烤分”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做到这两点能有效减少青杂烟叶比例,保证全炕烟叶颜色上下一致,烤出真正的“黄金叶”。此外,用烟夹代替传统人工编杆,还能减少一半用工。

  “我们还探索出‘烟站-合作社-烟农’三种主体对接的烘烤模式。其中烟站为管理主体,合作社为服务主体,负责组织烘烤员为烟农开展专业化烘烤工作,烟农为实施主体。三种主体有效对接,让工作开展更有力。”据左万琦介绍,目前,酉阳共有专业烘烤员427个,对接4座以上集群烤房2854座,将实施开展专业化烘烤面积6.02万亩,面积覆盖率达

  78.3%。

  为获取烟叶产业的精确信息,重庆市烟草专卖局还搭建了“烟叶客服中心”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随机抽取烟农开展电话访问,了解政策宣传、技术到位等情况,及时指导烟农在农家肥堆沤发酵施用、大田管理、烟叶烘烤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该平台的搭建为烟农提供了更畅通、更高效、更优异的服务。

  重庆市烟草专卖局还开发了“重庆烟叶”微信应用,用于全市烟叶生产信息管理。通过微信应用,用户能查看全市烟叶烘烤总量、进度、各部位烟叶炕数及重量等,还能了解全市12个产烟区县、每个烟站、每个烟点、每个职业烘烤师或技术员乃至每个烟农烤房的烘烤进度,管理层级细化到烟叶生产各个环节的“末端神经”。

  “我分管5个烤烟点,每个烤烟点有6个技术人员。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及时掌握各烟点烘烤情况,还能了解其他区县的工作进度,这对烟叶精准测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酉阳县苍岭烟叶工作站站长曾超宁说。

  此外,为了让烟农们实现科学种烟,重庆市烟草专卖局还实施了以户为单位的“个性定制”职业烟农培育方案,以烟技员与烟农结对帮扶形式,“一对一”开展职业烟农培训。2014年、2015年,连续集中开展贫困烟农职业技术培训1.27万人次。2016年,职业烟农队伍由3971户扩大到4225户。

  强化基础设施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各方多管齐下是保障

  作为一种比较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烟叶产业在重庆贫困地区涵盖2.05万户烟农,延伸产业链解决12万人就业,烟叶种植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重庆12个种烟区县中有10个为国家级贫困县,种植烟叶53.4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5.4%。

  今年7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全国促农增收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把促进烟农脱贫增收作为行业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后,又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如何利用烟叶生产助推重庆市贫困地区财政持续增税、烟农稳步增收,成为重庆市烟草专卖局的当务之急。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让项目安排与产业扶贫精准对接,是重庆烟草助推扶贫攻坚的良方。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在水源工程建设上投入7.42亿元,已安排的12个水源工程项目有10个落地国家级贫困县,占总投入的89.3%。”烟草水源工程还把解决贫困山区人畜饮水和大农业生产用水作为建设首要目标。武隆县接龙烟草水源工程是库容量最大的工程,在解决1.6万亩烟田用水的基础上,还解决了3.8万人口的用水问题。

  修建“惠民路”是另一项让烟农们赞不绝口的工程。“我家以前只能种40亩地,惠民路建成后,种烟面积扩大到70亩。种烟收入从7万元增加到了22万元。”武隆县仙女山镇荆竹村村民刘丹余指着离家不到100米的惠民路乐呵呵地说。

  201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重庆全面启动“烟草惠民工程”。5年来,重庆烟草专卖局共投入20亿元用于烟区道路、烤房建设、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援建烟区道路建设共计投入11.27亿元,总计划里程3666公里,实际建成3759.82公里。

  此外,重庆市烟草专卖局还着力打造“职业烟农+合作社”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挥烟叶种植规模效益和专业服务资源优势,助推重庆脱贫攻坚。一是打造职业烟农生产主体,把种烟收入占家庭收入65%以上的烟农作为职业烟农培育的重点;二是打造专业合作社服务主体,提升合作社的服务、组织、规范和发展能力,借合作社推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前,烟农入社率已达95%以上。

  “加入合作社后,种出的烟质量更好,也更能卖个好价钱。”刘丹余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而烤烟正是那希望之源。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