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内蒙古赤峰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技术示范粮豆双增产

发布时间:2016-10-17  来源:新农网
摘要:近日,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邀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及赤峰市农业部门有关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产业经济、技术推广与种子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赤峰综合试验站承担的“粮豆轮作标准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体系重点任务和大豆品种小面积高

  近日,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邀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及赤峰市农业部门有关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产业经济、技术推广与种子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赤峰综合试验站承担的“粮豆轮作标准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体系重点任务和大豆品种小面积高产典型创建项目分别进行了田间测产。

  测产专家按照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玉米学组“关于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对玉米试验田进行了实地勘查。随机选取3个点,每个点34.5平方米进行实地测产。每点称取全部穗重、准确数出全部穗数,并计算出平均鲜穗重;随机选取各种类型的果穗10穗作为样品,使样品重=平均穗重*10穗;脱粒后测定籽粒重量和籽粒含水率(%);水分测定采用水分速测仪进行测定,按国家标准含水量14.0%计算折合成实际产量。经取样测产,米-米-豆、米-豆、米-豆-豆三个模式下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942.66 kg/亩、970.07kg/亩、1000.13kg/亩,玉米连作产量为787.25kg/亩,上述三个模式下较玉米连作下分别增产19.74%,23.22%和27.04%。以上结果表明,米豆轮作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明显高于玉米连作下的产量。专家组对大豆试验田的4个处理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个点,每点2平方米实收,脱粒后称重(精度0.1),采用水分速测仪进行水分测定,折合成标准含水量(13%)计算理论产量,再乘以0.85作为测产结果。这三个模式下大豆平均亩产分别为264.07kg/亩、224.84kg/亩、218.14kg/亩,米-米-豆轮作模式下大豆产量较大豆连作模式下增产15.0%。通过对玉米和大豆不同轮作模式与连作模式测产比较结果均表明,米-米-豆轮作模式下的玉米和大豆产量显著高于玉米、大豆连作的产量。

  专家组对大豆品种小面积高产典型创建进行了田间测产工作。对吉育86号、中黄30号、赤豆4号三个品种进行了取样测产。测产方法按照在试验田选取20m2,收获脱粒后称重(精度0.1克),采用水分速测仪进行水分测定,折合成标准含水量(13%)计算产量。经取样测产,吉育86号折合亩产 275.71kg/亩;中黄30号折合亩产270.21 kg/亩;赤豆4号折合亩产286.69 kg/亩。其中吉育86号和赤豆4号超过内蒙古地区大豆品种高产纪录,赤豆4号创下内蒙古审定大豆品种的高产纪录。这项成果将为粮豆轮作模式的示范推广奠定了充分的科技保障。

  近几十年来,农田土壤因长期过度的地力开发与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作物减产、生态环境恶化。2012年,按照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重点任务内容,赤峰大豆综合试验站开始进行玉米大豆轮作定位试验。通过几年的定位监测,不同轮作与连作比较,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方面都有了显著差异和改善。“十三五”期间,按照体系任务总体目标要求,针对内蒙古主要生态区特征和作物布局,以培肥土壤、增强土地生产力、节本增效为出发点,研究建立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以机械为载体,种子、耕作、栽培、土肥、植保技术最佳综合配套技术模式与标准,开展技术集成模式熟化和展示示范,为实现粮豆均衡增产增效、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次示范测产结果表明,两年玉米一年大豆轮作种植模式是附合内蒙古中部地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粮豆轮作的合理种植模式结构,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