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青海省科研揭示三江源湿地退化机理 生态修复技术实现“精准化”

发布时间:2016-11-26  来源:新农网
摘要: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湿地,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同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三江源湿地类型与退化机制研究”相关成果,揭示出三江源高寒湿地退化原因日益明朗,科研人员提出的保护和恢复技术也得以应用推广。 项目中方负责人、

  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湿地,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同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三江源湿地类型与退化机制研究”相关成果,揭示出三江源高寒湿地退化原因日益明朗,科研人员提出的保护和恢复技术也得以应用推广。

  项目中方负责人、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副院长来介绍,过去几十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放牧等影响,作为三江源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湿地曾一度萎缩,引起多方关注。为此,青海借重大生态科技专项的契机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与建设研究,利用国际先进方法治理鄂陵湖、隆宝、玛可河等三江源区的重要湿地,目前已取得沼泽增多,水草丰美的初步成效。

  据介绍,项目实施3年中,科研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三江源地区地貌和流域水文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将高寒湿地分为河谷、河漫滩、山前、阶地、高山、湖泊和河流7个湿地类型。不仅如此,还首次从地貌特征和流域水文上揭示了不同湿地类型动态演变机理,发现季节降水和放牧是影响湿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

  “被称为草地退化‘伤疤’的黑土滩退化有原因可查,这是以往研究中没有涉及的。我们还发现,河谷、河流和湖泊湿地最不容易退化,山前和河漫滩湿地具有中等退化抵抗力,高山湿地是具有最弱退化抵抗力。”副院长说,以上“精准”的认知将成为今后生态建设的“指针”。

  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的学术交流,相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引领高寒生态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