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贵州省赤水市:大力发展赤水乌骨鸡产业

发布时间:2016-12-16  来源:新农网
摘要:赤水乌骨鸡是在“中国丹霞·贵州赤水”优越的世界自然遗产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地方特色品种,是赤水市三大地方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充分发挥赤水乌骨鸡原产地的优势和资源优势,我市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推广赤水乌骨鸡

  赤水乌骨鸡是在“中国丹霞·贵州赤水”优越的世界自然遗产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地方特色品种,是赤水市三大地方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充分发挥赤水乌骨鸡原产地的优势和资源优势,我市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推广赤水乌骨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采用“林地生态放养﹢原粮补饲”的生产方式进行养殖,并着眼于供应链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努力培育附加值高的乌骨鸡深加工企业,使赤水乌骨鸡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取得的成效

  目前,累计建成200羽以上赤水乌骨鸡养殖大户662户,其中200—500羽的养禽大户607户、500羽以上的养禽大户171户,其中有1000羽以上214户;建成年出栏2万羽以上赤水乌骨鸡规模养殖场112个,建成标准化养殖棚舍20多万平方米;年可出栏以赤水乌骨鸡为主的家禽700万羽,单项产值达42000万元,利润7000万元。建成赤水乌骨鸡原种场和扩繁场各1家,存栏种鸡5.5万套,年提供乌骨鸡商品苗800多万羽。赤水乌骨鸡经过十多年的选育已培育出黑羽、白羽和绿壳蛋系3个品系,其中,赤水乌骨鸡绿壳蛋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大,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现有黑羽绿壳蛋系种鸡1.5万套,年产绿壳蛋苗160余万只,或年能提供优质绿壳蛋65吨。赤水乌骨鸡肉食品加工厂及饲料加工厂正在赤水市经济开发区进行平场工作,预计于2017年建成投入运行,建成后年耗赤水乌骨鸡产品500万只以上,年加工能力为2500吨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乌骨鸡产业发展,成立了赤水乌骨鸡产业建设领导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

  (二)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发展。把抓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核心,综合应用信贷支持、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扶贫资金等手段,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带动赤水乌骨鸡加工厂、饲料厂及营销体系建设,做强顶层,逆向推进,带动赤水乌骨鸡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围绕基地建设,立足现有基础,走改建、扩建、新建结合的路子,以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为支撑,加快畜牧产业化经营进程,促进质量标准化、产品终端化和效益最大化,形成产、加、销一体,努力建设市场潜力大、加工层次深、科技含量高的外向型龙头企业,以现代畜牧养殖基地为依托,鼓励各类龙头企业参与并带动养殖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农户的带动面、参与面、受益面。我市乌骨鸡龙头企业现已带动2000多户农户从事赤水乌骨鸡养殖(其中贫困户560户),免费向农户发放鸡苗50多万羽,帮助农户增收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户均增加收入1万余元。二是培育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养殖规模。鼓励成立村集体经济和适度规模养殖户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精准扶贫项目合作模式,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广“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带动联结机制,建立乌骨鸡养殖示范基地,使赤水乌骨鸡养殖进入千家万户,扩大贫困农户的养殖范围,加快脱贫步伐。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信誉和合作机制是产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改变原来短期扶贫为长效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的精准扶贫模式,以产业扶贫、“特惠贷”等资金修建精准扶贫养殖场,把贫困户纳入其中,作为股民,通过“公司+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等模式,统筹整合各类产业化发展资金,以代养、入股等方式,在公司与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带动面上农户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走“企村联合、企业、贫困群众、村集体三方共赢”发展新路。主要框架是:村里组建村“集体经济”,按照公司要求修建标准的养殖场地和相应的养殖设备,交纳每只鸡8元的风险保证金,与公司签订肉鸡代养合同,遵照公司的统筹安排和技术指导,实施代养。公司以保底回收价格,按计帐方式提供鸡苗、饲料、兽药,对达到规定标准的肉鸡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当市场收购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为准;当市场收购价格高于保护价时,高于部分给予一定分红,保证每只鸡收益不低于5元。项目收益后,按照“127”模式,按照“127”原则,将利润收益比例70%返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将20%用于扶持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健全保障体系,提高质量安全。一是全面推广赤水乌骨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采用“林地生态放养﹢原粮补饲”的生产方式进行养殖。该技术是根据乌骨鸡生长特点和本地自然环境条件提出的一种生产应用模式,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林地、果园等环境资源,实现种植与养殖相互促进和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目的,同时提高乌骨鸡的生长速度,又保持乌骨鸡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等特点,确保生产的产品绿色、健康、纯天然。我市有竹林面积120万亩、果园9万亩,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竹林和全部的果园约70余万亩适宜开展赤水乌骨鸡养殖,按照养殖密度50羽/亩测算,全市有养殖出来3500万羽/年的生产潜力。二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坚持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乌骨鸡养殖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为赤水市乌骨鸡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由市农牧局和乡(镇、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共同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重点建设项目和规模养殖场进行技术挂帮,解决养殖户(场)建设和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挂帮成效纳入个人年终考核。结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通过对赤水乌骨鸡养殖和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饲养户的养殖水平,更好地用于生产实际,提高乌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健全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夯实村级防疫员队伍和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确保全市无重大疫情发生;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饲料、药品等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养殖档案管理。

  (五)是创建品牌,扩大产品知明度和市场占有率。瞄准高中端消费市场,充分挖掘我市独特的生产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提升赤水乌骨鸡的档次和品位,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名牌意识、商标意识,加快实施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赤水乌骨鸡于2010年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赤水乌骨鸡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4年赤水乌骨鸡产业园列入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并荣获2015年-2016年度贵州生态农业100张优强品牌名片,目前有4家企业通过活鸡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认证产地覆盖我市99个村,认证规模515万羽。申请注册商标5个,获取发明专利1项。这些知识产权的获得,有效的保障了产品品牌形象,加快了赤水乌骨鸡产品走出赤水、冲出贵州、打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

  (六)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创新政府投入、撬动金融投入、激活民间投入,着力解决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惠农强农政策,多方捕捉国家投资导向,科学拼盘涉农项目,集中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共投入各级财政扶持资金325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棚舍16余万平方米,现代化种鸡舍0.8万平方米,配套完成水、电、路等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信贷担保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和企业、养殖大户融资难问题,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对实力强、资信好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三是市农业担保公司把乌骨鸡规模养殖场作为融资担保重点支持对象,对新建棚舍10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商品鸡2万只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5-20万元融资担保贷款支持。在以上资金支撑的前提下,发动养殖户积极自筹资金投入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身赤水乌骨鸡产业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赤水乌骨鸡标准化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全部进行雨污分离和绿化建设,养殖过程中采用“垫料+平养”饲养方式进行生产,每批鸡出栏后,产生的鸡粪全部由龙头企业按照每包5-8元的价格回收后销售给有机粪加工厂生产有机肥,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或沉淀池进行发酵处理用于周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消纳,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