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农业供给侧改革 激活湖北潜江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7-04-10  来源:新农网
摘要:近年来,潜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通过“龙虾+”、“特色+”、“产业+”三条路径,

 

  近年来,潜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通过“龙虾+”、“特色+”、“产业+”三条路径,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农”发展良好态势。

  “龙虾+”: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在潜江,小龙虾产业如日中天,赢得了“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创造了“小龙虾,大产业”的神话。

  去年,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80亿元,带动就业超10万人,龙虾养殖户户平增收16000元,带动全省养殖小龙虾387万亩。

  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王武教授曾盛赞,“虾稻共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是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水乡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将一只虾做成百亿大产业。近年来,潜江市成功探索出“虾鳅稻”“虾龟稻”“虾茭共作”……“虾+N”的创意搭配,为农民致富的腾飞翅膀。

  春和景明,在龙湾镇瞄新村的万亩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里,一望无际的清水田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目的光晕,小龙虾在暖暖的水温下也探出了头。不远处,一筐筐规整葱郁的水生蔬菜迎风摇曳……

  “3月中旬,我们的小龙虾就上市了!到现在,我的1620亩水田,光虾子就已经卖了将近30万!”潜江市楚稻虾合作社理事长刘辉说,现在除了38元/斤的成品虾、28元/斤的虾苗,他们在虾田里收获的水芹菜,批发价也卖到了9元/斤。

  他介绍,为了让虾田的产值再上新台阶,潜江市楚稻虾合作社开创了“小龙虾+水芹菜”“小龙虾+茭白”“小龙虾+菱角”“小龙虾+芡实”等多种“小龙虾+水生蔬菜”的套样模式。

  水生蔬菜不仅价钱好、效益高,还能改善水质,进而反哺小龙虾。“按照我们这种模式,平均亩产效益可达15000元以上。”刘辉信心满满的说。

  如今,“虾+N”已创造出十多种小龙虾混养、套养、轮养的高效模式:“虾—鳜”轮养模式每亩收益近万元;“虾—莲(藕)”共作养殖模式每亩收益5500元;“虾—龟—稻”综合高效种养模式每亩收益8000元……

  “特色+”:立足本土、提质增效

  除了在水田区域重点发展小龙虾产业,潜江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旱田区域重点发展高效果蔬、高蛋白大豆、潜半夏、西兰花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拉动平原水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熊口镇庆丰村金浪葡萄基地,朱红的亭台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几十名工人在阳光下紧张劳作,接连成片的高架大棚里郁郁葱葱,这里种满了早夏黑、阳光玫瑰、鄞红、美人指、巨玫瑰等多个葡萄品种,空气中都弥漫果香……

  “6月中旬,我们第一批早夏黑就能挂果上市啦!”金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济林说,他们是吸纳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温岭的先进技术和种植模式,同时实行统一水处理、集中供应营养液、采用生物菌剂防治病虫害等生态种植管理方式,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

  “潜江的土壤、气候都非常好,加上我们绿色食品标准的种植模式和技术,预计亩产值可达2.5万元以上。”陈济林对农场的发展信心十足。

  金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期流转土地500亩,于2016年1月在庆丰村开园建设,而葡萄种植观光采摘园,只是金浪公司从基地建设向生态智能化现代农业综合园目标迈进的第一步。

  “运用有机栽培技术,实现了质效并重的新型农业建设。我们还将建设现代化的自动监控管理系统,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全程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金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昌军说。

  据介绍,金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接下来,他们还将流转2000亩地,建设集农业科普基地、农耕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智能化现代农业综合园,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襄岳线(熊口镇)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立足本土特色,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潜江通过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全市蔬菜基地达10万亩,高蛋白大豆基地达5万亩,潜半夏面积达2万亩。

  “产业+”:“一碗饭”年卖32亿元

  “去年生产的大米,一粒不剩全都卖完啦!”因为实行了“稻虾共作”,又种植了优质的稻种,熊口镇赵脑村的种养大户赵常洪,去年以高出市价的价格把大米售罄。

  在潜江,虾和稻被视为田间“兄弟”,稻虾、虾稻两大产品又各自发展延伸产业链。

  以虾稻为例,目前潜江“虾稻共作”面积达到50万亩,2016年虾稻(大米)创造产值32亿元,注册相关企业数十家,其中以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虾乡稻”品牌更是蜚声省内外。

  “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龙头、一套标准”——不难发现,如小龙虾、虾稻、潜江大豆等农产品几乎都是借着这一模式,实现由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跨越。

  如潜江大豆,依附“尝相思”,从“懒豆子”变“金豆子”;潜江小龙虾,依附华山、莱克等企业一举走出国门……

  眼下,水乡人不断开拓思路,大胆变革,做全了集“种、养、销、食、娱、游、商、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同时有效助力精准脱贫,不断着刷新农业潜城的历史新高度。

  在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小龙虾成为潜江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贫困村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在全省竖立了“小龙虾”产业扶贫品牌。

  去年,来自潜江的300位库区移民和精准扶贫对象结束在潜江龙虾职业学院的“小龙虾”课程,如今他们用所学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

  在积玉口镇、张金镇、渔洋镇、老新镇和熊口镇等地,当地政府希望三年内带动5000户贫困户开展虾稻共作。目前,全市51个贫困村小龙虾养殖面积达6800亩,华山水产开创的赵脑村模式,已经使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68万元,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16年,全市共发放小龙虾养殖财政补贴资金177.4万元,为8000多人次提供技能培训,带动1377户通过发展小龙虾产业脱贫,实现小龙虾企业就业2242人。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