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新疆兵团:让机采棉挑起产业振兴“大梁”

发布时间:2017-06-20  来源:新农网
摘要:机器适当地取代人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机采棉技术亦如此。近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面积大幅增加,2016年机采率达72.9%以上。机采棉质量虽有所提升,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比依然有差距。 推行机采棉为大势所趋。如何从品种改良、提高机采适应性等方面提升棉

  机器适当地取代人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机采棉技术亦如此。近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面积大幅增加,2016年机采率达72.9%以上。机采棉质量虽有所提升,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比依然有差距。

 

  推行机采棉为大势所趋。如何从品种改良、提高机采适应性等方面提升棉花品质,改变一些人认为机采棉不如手采棉品质好的误区,使兵团、新疆真正成为国家棉花种植强区,备受各方关注。

新疆兵团:让机采棉挑起产业振兴“大梁”


  近日,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邓福军主持的《机采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获得兵团组织的专家检查验收后,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评选。

 

  [声音]: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副所长、中国棉花学会秘书长王坤波:这一项目的研发推广,解决了新疆机采棉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于确保国家棉花生产安全,增强棉纺工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兵团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采棉机使用区域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单产、总产和品质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但随着棉花生产管理定额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日益突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棉花生产的一大瓶颈。”邓福军说。

 

  机采棉的推广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达到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从而推动棉花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发展,对确保我国棉花安全、稳定新疆棉花生产战略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1996年率先引进进口采棉机开始进行试采和推广,兵团经过20年的拓展,棉花机采率已达70%以上,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采棉机使用区域。

 

  “有的地区一味追求高产量,大量引进内地一些棉花品种。这些品种受气候、种植模式等多方影响,生育期偏长,机采后棉花强度、长度、成熟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邓福军说。

 

  比如,新疆棉花种植普遍采用“矮密早膜”模式,一些地区引进内地棉花品种后,便降低了种植密度。兵团一直是一亩地栽植1.5万株,外地品种种植密度仅为每亩8000株。虽然结铃多,产量高,但引进品种的纤维度本来就比兵团的品种低1毫米,加之气候等因素影响,又在此基础上降低了1毫米,棉花平均纤维度在28毫米以下,可谓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质量。

 

  “机采棉技术除了品种问题,还有收获、加工等方面的问题。”邓福军说。比如,棉花催熟剂什么时间打最好?脱叶剂如何打脱得更彻底?如果脱叶效果不佳,原棉杂质就多得厉害,会在加工过程中造成明显的纤维损伤。

 

  制定南北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极大促进了棉花稳产高产

 

  随着棉花机采面积的逐年扩大,脱叶剂的喷施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但什么时间喷施、喷施何种脱叶剂最好,依然不甚明确。喷施不对路,会造成脱叶效果差、原棉杂质多等问题,甚至影响棉花产量。

 

  对此,项目组研发出棉花低温脱叶剂,并确定了国产低温脱叶适用指标。“通过实验,这种脱叶剂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脱吐隆’等国外产品的同等水平。”邓福军说。

 

  在棉花吐絮率为40%至50%时,喷施这种脱叶剂,到第20天时可使机采棉脱叶率达95%以上,非常有利于棉花的机械采收。日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至20摄氏度时,这一低温脱叶剂与“脱吐隆”相比,具有较明显的脱叶效果,解决了脱叶效果差的收获期关键问题。

 

  “适用的栽培技术规程,能极大地促进棉花稳产高产。”邓福军说,新疆棉花种植历史悠久,而针对机采棉所制定的技术规范并不完整,甚至非常缺乏。利用3年时间,项目组编制出《新疆机采棉花品种》标准。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及对育种技术人员田间调查,我们基本确定了株型、株高、分枝类型、脱叶率等12个指标,作为适宜新疆机采的棉花品种特性指标,属国内首次明确规范。”邓福军说。

 

  经过大量实践总结,项目组还制定出《新疆规模化条件下机采棉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在八师一四九团、一师十二团大面积推广应用;制定出《南北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并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声音]: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邓福军:应用机采棉高效技术标准,较项目实施前3年皮棉亩均增产4.94%,亩增加效益156.24元;棉花节本和增产两项合计实现亩增效248.34元,增加经济效益1.16亿元。这一项目,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新疆机采棉产业的关键性问题,效益已明显显现。

 

  构建国产自走式采棉机知识产权体系,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

 

  提高棉花质量,必须从选育优良品种入手。

 

  历经3年攻关,项目组引进、筛选及创制种质资源27份,创制新材料122份,培育出94份新品系参加新疆及西北内陆棉区等各类生产试验、区试、预试。

 

  “通过大量研究实践,我们共审定‘新陆早67号’‘新陆早68号’等新品种5个。”邓福军说,另有一个品系——“塔10-1084号”在参加自治区2016年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系)生产试验时,通过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的田间鉴定,今年将申报品种审定。

 

  “这些审定的棉花新品种,吐絮集中、始果节位适中、株型紧凑。更可喜的是,对脱叶剂敏感、含絮力适中。大量实验证明,非常适宜机采。”邓福军说。

 

  2014年至2016年,该项目示范应用推广“新陆早67号”“新陆早62号”等新品种210.5万亩,按亩增产皮棉10公斤、皮棉单价18元计算,新增经济效益3.79亿元,为新疆机采棉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

 

  在很长一个时期,我国采棉机市场上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采棉机,几乎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外采棉机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五行”采棉机价格在190万元到200万元,“六行”采棉机在320万元到340万元。同时,采棉机维修、配件供应、技术服务等受制于国外企业,极为不便。

 

  历时3年时间,项目组研发出国产化率高的自走式采棉机知识产权体系,完成了摘锭式采摘头国产技术平台,实现了采摘头全国产化;取得了采棉机主机及辅助部件的11项知识产权,基本构建完成了国产自走式采棉机知识产权体系。

 

  “打破国外垄断,兵团已首次实现定型生产国产化大型、中型采棉机,形成了产品生产线。”邓福军说。

 

  3年间,项目组研发的“三行”采棉机累计推广销售58台,企业实现利润1711万元,机具作业创造效益3712万元,种植户节约成本效益为3712万元。项目组在6个植棉区示范推广适度规模下机采棉机艺融合技术,实现采收节本和增产收益每亩300元以上,累计示范推广67万亩,创经济效益2.87亿元。

 

  [声音]:六师芳草湖农场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徐为斌:2016年,我们场通过实施棉花提质增效工程,棉花生产实现了“四增一提”:即面积、单产、总产、职工群众收入增加和棉花质量全面提升。团场三级以上等级的白棉达84.9%。

 

  要提高棉花机采技术,一是统一棉花品种,要选择棉花株型紧凑,早熟,抗倒伏、高产、优质,对脱叶剂比较敏感的品种。二是要严格落实种植计划,要求各农业单位按泵站连片种植,统一管理棉田。三是坚持以促早熟为中心的棉花栽培管理措施,合理减低棉花密度,适时打顶、脱叶。四是严格执行籽棉收购杂质和水分控制在10%以内的“双十”标准,严格执行“车车检”“密码检验”“一试五定”要求,严把采收、拉运、入厂检验、试轧检测、卸花堆垛“五关”,落实“三丝”防控措施,加大棉花采收质量管理力度。五是在棉花加工上要与设备厂家全面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管理,优化加工工艺,提高加工质量。(兰玲玲袁霄雨王旭)

 


6月5日,八师一二一团二十四连职工马雪莲在查看棉花长势。目前,该团种植的40万亩棉花全部采用机采棉种植和管理模式。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