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湖北:“桂乡农匠365”精准服务到田头

发布时间:2017-06-21  来源:新农网
摘要:“农匠们不仅送来了农资,更手把手地教我怎么种、怎么防、怎么管,真正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如今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只要一提起“桂乡农匠365”行动,农户们便交口称赞。 今年以来,“桂花之乡”咸宁市启动开展“桂乡农匠365”行动,通过农业专家

  “农匠们不仅送来了农资,更手把手地教我怎么种、怎么防、怎么管,真正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如今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只要一提起“桂乡农匠365”行动,农户们便交口称赞。


  今年以来,“桂花之乡”咸宁市启动开展“桂乡农匠365”行动,通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组成的“农匠”团队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全年365天和群众零距离打成一片,一对一传授经验、面对面解决难题、手把手指导技术,及时回应农民的各种期盼与需求,探索出一条精准服务“三农”的新路径。


  服务方式突出“无缝对接”


  “人人都想致富奔小康。对于贫困户来说,信息的闭塞,技术的落后,更是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重要短板。”咸宁市农业局局长黄文告诉记者,年初启动的“桂乡农匠365”行动,就是为了紧跟农时,更加精准地服务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作为服务农民的全新方式,“桂乡农匠365”行动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的下基层服务的专家队伍。为此,咸宁市通过广泛开展农业专家数据大调研、农业干部大讲堂、农技人员大培训、技术技能大比武,从全市500多名农业专家中挑选了120多名优秀“专家匠人”进入“桂乡农匠”团队,涵盖了种植、畜牧、农机、水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农业各领域。


  有了身怀绝技的农匠还不够,更重要的目的是实现精准对接服务。咸宁市农业局对此做足了功课,对全市贫困村逐一调查分析,解剖生产发展中的村情民意,针对不同的村情选配所需的“农匠”,到村里开展专题集中的对接服务,现场解决问题,确保精准精确。而在服务方式上,“桂乡农匠365”行动则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跟踪回访服务。


  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村民金劲松是服务行动的受益者。他说:“前年种了中药黄精、白芨和重楼,但是重楼长势不行,前几天农业专家下乡服务专门告诉我一些技术方法,还留了微信,可以一直联系,遇到技术问题我再也不用担心害怕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现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农匠”们都会细心地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建立问题清单,互留联系方式,约好解决时限,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对接服务,直到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为止。同时,通过12316信息服务平台、365天互通电话,沟通问题,指导生产,真正实现服务的“无缝隙”。


  服务内容突出“六送六推”


  与一般科技服务不同的是,“桂乡农匠365”行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专家下乡送技术,它为基层群众提供的是全方位、全过程服务,通过“六送六推”实现高水平农技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


  港口乡农户代九炼怎么也没想到,“桂乡农匠365”行动会给自己送来一台机动喷雾器。他说:“我家里喷雾器坏了,正为10亩水稻打药的事发愁呢,没想到专家们就给送来了,真是想到了老百姓心坎里。”港口乡党委书记张朝晖则感慨,今年农业生产,有“桂乡农匠”一对一、面对面地解决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缺技术、缺信息、缺农具等问题和困难,全乡的农业丰收有希望了。


  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农资、送农机、送产业,截至5月底,“桂乡农匠365”已送出种子6万包、化肥34吨、喷雾器1300余台、技术书籍近1.5万本,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在“六送”的同时,咸宁市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按照“一村一品”,大力推广蜜蜂养殖、稻虾连作、香莲、中药材、林下养殖等多种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抓好农业新理念、新品种、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动能等“六推”下乡。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贫困户郑江辉家里有口水塘,早就想搞水产养殖,但由于技术不足、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一直是小打小闹。通过“农匠”进村现场讲解技术要点、指导选择市场热销品种,老郑打消了顾虑、增强了信心。他说:“现在不怕缺技术、也不愁没行情,养鱼脱贫有搞头、有奔头!”


  在“六送六推”基础上,“农匠”团队还着眼于发挥融合效应,积极推动建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订单农户”联结机制,实现企业承担市场风险、“农匠”提供技术服务、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民只要种好地就有稳定收入的目标。目前,培育的30家龙头企业、200个农民合作社、300个种养大户,已联结农户1万余户,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力军”。


  感情投入突出“用心诠释”


  “桂乡农匠365”不仅把技术、产业和服务送到需要的农民手里、送到田间地头,更带去了“农匠”的一片真心。


  每次下乡前,“桂乡农匠”们都要做足功课,对目标地种植养殖业情况进行了解,在弄清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查信息、印资料、备物资。进村后不光口头上解答疑问,还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看苗、施肥、嫁接等技术。通山县慈口乡有些农户说:“种这么多年粮食,现在看来都是糊涂账,还是专家有研究,比咱们这些地里人还在行。”


  为了更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桂乡农匠”建立以贫困户为轴心、365天围绕群众转的全年长效服务机制,注重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同时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户“因材施教”,对种养大户“结对子”帮扶。据统计,通过与服务对象结成帮扶对子,着力为有志于扎根农业的人找信息、跑市场、拉投资,已累计联系此类群众180余人次,帮助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发展难题50余个,落实项目资金1021万元。


  “桂乡农匠”行动也让每一个下乡的“农匠”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采访中,市农机局一位“农匠”饱含真情地说:“看着群众粗糙皲裂的手,我感觉到心都在痛,感到农业干部需要做的还很多,农业机械化道路还很漫长。”


  “‘桂乡农匠365’行动是个全年行动,也是长效机制。它让服务更直通,指导更及时。今后,我们还要在常态化下乡服务中,集中组织相关‘桂乡农匠’深入农业主产区、连片区、贫困区,重点解决当季易发、多发病虫灾害问题,为农业稳产和增产保驾护航,让更多农民受益。”黄文说。


  截至目前,“桂乡农匠”足迹已踏遍全市34个重点贫困村,面对面指导贫困户3680余户,直接惠及农民3.2万余人。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