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西藏墨脱县:菜园子里的绿色希望

发布时间:2017-06-23  来源:新农网
摘要:孟夏白玛岗,青山含黛,大地吐绿。 墨脱县德兴乡德兴村,一条宽敞的马路直通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入口处,“德兴乡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德兴乡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走进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温室大棚。大棚内,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正在

西藏墨脱县:菜园子里的绿色希望

  孟夏白玛岗,青山含黛,大地吐绿。

 

  墨脱县德兴乡德兴村,一条宽敞的马路直通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入口处,“德兴乡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德兴乡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走进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温室大棚。大棚内,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正在开花坐果;大棚外,一片片翠绿。绿肥红瘦,煞是好看。

 

  “一共50亩,其中大棚20亩、30亩露天菜地。”德兴乡副乡长西绕多吉介绍道。这个数字,在墨脱县各个乡镇里算是高的。

 

  西绕多吉说,德兴村村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蔬菜、瓜果的传统,尤其是门巴辣椒,在全西藏都非常有名,刚上市每斤能卖到三四十元。

 

  之前,记者在墨脱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尽管墨脱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但是过去靠天种菜,种植技术落后,蔬菜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消费需求,全县近70%的蔬菜是通过波墨公路从外地运进来的,价格居高不下。“村民们只在每年的10月到来年3月短短6个月才能种植蔬菜。主要原因是夏季雨水多、病虫害多,严重影响了蔬菜生长。所以,很多群众夏天不种蔬菜。”西绕多吉解释。

 

  德兴村蔬菜种植向设施农业转型,是在2012年。这一年,德兴乡争取到墨脱县扶贫项目,投资150余万元在德兴村建起了7栋蔬菜大棚,每栋大棚6400平方米。村里把这7栋大棚分给7户贫困户群众,试点种植瓜果蔬菜。

 

  万事开头难。蔬菜大棚对德兴村的村民来说,可是新鲜事物。由于不懂得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加之管理不善,7栋大棚里的蔬菜收益甚至比不上露天菜地。一来二去,村民们对种植大棚蔬菜失去了信心。

 

  “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和管理。过去村民不会选种、制种,影响蔬菜出芽生长,造成品种老化、退化;夏季又不懂得给大棚通风散热,导致蔬菜高温热害;持续雨天没有及时排水,土壤积水过多,导致蔬菜沤根死秧;还有就是病虫害没有得到有效防治。”一旁的种植承包户张杰,头头是道地分析起德兴村大棚蔬菜种植的“病症”。

 

  “说到底,还是缺乏种植大棚蔬菜的能人呀。”西绕多吉感慨道。要想改变群众“靠天种菜”的落后方式,还得走能人带动的路子。为此,德兴乡党委和1212调整蔬菜大棚经营思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切入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种菜能人种植高标准蔬菜。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参与,为当地群众致富开拓新途径。

 

  2015年6月,通过招商引资,四川成都菜农张杰与德兴乡1212达成协议,承包了德兴村的7栋蔬菜大棚。双方的承包合同规定:承包户每栋大棚第一年向德兴村集体缴纳1万元承包费,以后按每年1000元的增幅递增;承包户必须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每年至少为德兴村培养3名种菜能手。

 

  张杰果然是个行家里手。他没有急着松土施肥,而是采集土样、水样送到自治区蔬菜研究所,对土壤、水源酸碱度进行化验、分析,了解掌握土壤、水源的“脾气”。

 

  张杰说:“别看墨脱气候热,夏天雪山融化,水温反而偏冷,直接用来浇地,会造成蔬菜冻根。另外,德兴村的土壤属酸性土质,许多菜不适宜种,得改良。”对此,张杰“对症下药”,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改良办法:一是通过施农家肥、有机肥改善土质;二是修建常温蓄水池,提高水温。

 

  万事俱备。张杰把大棚蔬菜定位于“绿色、无污染、原生态”,在通过嫁接育苗、防病栽培,大力种植业深受当地市场青睐的门巴辣椒的同时,从内地引进并试种成功了十几个蔬菜品种,利用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抢抓“时间差”,加快时令蔬菜、速生菜、反季蔬菜和特色蔬菜的生产,并摸索出一套轮作套种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张杰专门聘请了一位有着三十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在墨脱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农业专家建立了远程辅助指导关系,引进科学育苗、科学种植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对种植的几十种常见蔬菜的特性、培育过程、生长周期进行远程跟踪辅导管理。

 

  去年,张杰承包的7栋大棚蔬菜产量3万多斤。“销售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菜贩、饭店上门收购,价钱也不错,光豇豆就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张杰告诉记者,每个大棚每年的收益能达到5万元。

 

  西绕多吉在一旁满意地说,2016年,德兴村7栋蔬菜大棚为农牧民增加收入14万元。

 

  到底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张杰的大棚蔬菜“种植经”让德兴村的村民们眼界大开,他们从科学化、精细化、无害化的设施农业中看到了增收致富的“绿色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有板有眼地跟着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张杰在墨脱也成了种植蔬菜的“名师”。“除了农忙季节,每天都至少有3位农牧民在蔬菜种植基地里,一边帮忙增加收入,更主要的是学习技术。”西绕多吉说,去年,乡里在“德兴乡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实地栽培技能培训班,不仅全乡7个村的村民们踊跃参与,就连附近墨脱镇、达木乡的农牧民也慕名前来观摩学习。

 

  如今,德兴村甚至全乡的农牧民种植蔬菜的热情高涨,不少村民提出想承包蔬菜大棚。“去年,乡里投入近9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全乡大棚从19栋增加到了30栋,仍然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我们正琢磨着把德兴村的30亩露天菜地也建成蔬菜大棚。墨脱县蔬菜市场供需还有很大空间,大棚蔬菜种植大有可为。”西绕多吉说道。

 

  采访中,记者深为门巴群众的勤劳所折服。时值农忙时节,许多村民天还没亮就起来了,用摩托车驮着拾掇好的新鲜蔬菜,到离村子7公里外的墨脱县农贸市场销售,为的是不耽误上午的农活。村民桑吉措姆清晨五点钟就来到农贸市场,因为她家的蔬菜质量好,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完了。“今天卖了四百多块钱。我们村不少人为了卖菜,还专门买了摩托车呢。”桑吉措姆说。

 

  结束采访时,西绕多吉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前不久,德兴乡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试种的咖啡喜获成功,正准备推广种植。“这个项目是去年4月,由自治区农科院与云南农科院联合实施的。”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