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山西晋中:打开第一产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7-06-30  来源:新农网
摘要:近年来,晋中市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积累,农业发展方式中不健康、不可持续、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

  近年来,晋中市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积累,农业发展方式中不健康、不可持续、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小、散、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乏力,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些难题亟待破解。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而农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晋中市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上求突破,并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粮经饲种植结构更加合理。从去年以来,晋中市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按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优化粮经饲种植比例”的要求,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重点在“调结构、提单产、稳总产”上下功夫,总体结构呈现“一减两增”趋势,即籽粒玉米适度调减,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增加,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76:23:1调整为今年的73:25:2。


  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88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359万亩,减少14万亩,分别是玉米286万亩,两年减少24万亩,杂粮64.55万亩,增加10万亩;经济作物151万亩,增加8.12万亩,分别是蔬菜130万亩,增加2.56万亩,药材13.31万亩,增加5.38万亩;饲料作物7.69万亩,增加4.36万亩。


  二是设施蔬菜呈现多元发展。全市蔬菜生产突出设施蔬菜建设、露地特色蔬菜开发、蔬菜标准园创建和集约化育苗提升四大工程建设,每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万亩以上,总面积将达到52万亩。


  三是果药产业集聚发展。水果生产上以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为重点,突出建设新红星、优质酿酒葡萄和优质酥梨基地,每年新发展果园1万亩,总面积达到96万亩,新发展的果树87.2%集中在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优势区内,形成了平川“百万亩宜林水果带”;中药材受市场需求和药业合作社的带动,黄芪、黄芩、柴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发展较快,全市药材面积将达到24万亩,新发展中药材逐步向和顺、昔阳、榆社、左权等优质产区集聚,形成了东山“十万亩宜草中药带”。


  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紧紧抓住太谷县新技术渗透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试点县的战略机遇,以昔阳县大寨村、太谷美宝庄园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55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重点,全面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提质工程,推进加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向农业延伸融合,2016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204家,带动2万农户,综合经济收入达到8.2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至4月份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榆次丰润泽生态园正在积极争取申报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一是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做到有标可依。去年以来,在修订现有36个农作物标准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新制订发布9项规程,全面加快标准化技术推广,实现大宗农作物标准化全覆盖。


  二是“三园一场”建设做到按标生产。重点以水果标准园、蔬菜标准园、中药材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三园一场”为引领,全面推动“菜篮子”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开展标准化整建制按标生产。


  三是“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了安全、生态、优质农产品品牌。2017年全市将认证“三品”33个以上,认定面积22万亩,创建市级“三品一标”标准化示范基地1至2个。


  农业级次明显提升


  一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凸显。在六县示范区实施“1234”重点项目,高标准打造了6个核心片区,完成了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申报工作。


  二是山西农谷列为省级战略。在省委、省1212高度重视和省农业厅直接指挥下,山西农谷正式确定为省级战略,将成为山西农业的标杆示范区和功能性农业示范区。目前,山西农谷管委会已经挂牌成立,山西农谷建设总体规划已充实完善。


  农业高新技术全面推广


  我市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组织专家遴选了适合本地区的以玉米、小麦、杂粮、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业主导品种73个、主推技术45项,在全市进行大力推广,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由市农委牵头在昔阳建设以玉米、谷子豆类等种植业十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技术展示区200亩,打造观摩、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平台,辐射带动周边普通农户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实用集成配套技术。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各类培训3800多场次、培训农民35万余人。


  新型经营主体稳固发展


  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个、省级示范社251个、市级示范社475个、县级示范社1237个,累计认定家庭农场850个,全市适度经营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为结构调整注入了新动力;围绕基地、加工、流通三大企业板块,依托粮、牧、果、菜四大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地域上壮大八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在产业上扶持十大产业集群,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50家。


  创汇农业持续升级


  2016年以来,我市坚持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着力推动我市创汇农业发展,产品出口的本土企业达到十家,出口的产品有酥梨、苹果、蔬菜、食醋、鸡蛋、葡萄酒、饼干、苹果汁以及畜产品等,2016年我市出口优质种植农产品7139吨,出口额661.3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6%和135%,年出口额在全省排名第二。今年,我市继续抓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巩固提升祁县5万亩酥梨、昔阳80万平方米双孢菇两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平遥酥梨、左权核桃等基地做大做强,力争实现昔阳县年出口食用菌4000吨以上,祁县年出口以酥梨为主的优质水果7000吨以上。全市扶持培养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梯队,实现农产品出口每年稳定增长5%。


  农村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农村土地确权以构建过程监督检查机制为抓手,强化质量控制,土地确权既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市93.6%的行政村已完成审核公示。


  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交易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70个乡镇成立了交易所、1599个村配备了信息员。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