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抢占标准制高点 助推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5  来源:新农网
摘要:日前,《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通过专家评审。近期,《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技术规程》也将进行专家评审。至此,潜江已基本完善了湖北省小龙虾繁育养殖标准体系,同时抢占了小龙虾繁育养殖标准制高点。 标准体系的完善稳定了虾苗供应量,提高了成虾产量,保障了商品虾质量

  日前,《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通过专家评审。近期,《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技术规程》也将进行专家评审。至此,潜江已基本完善了湖北省小龙虾繁育养殖标准体系,同时抢占了小龙虾繁育养殖标准制高点。


  标准体系的完善稳定了虾苗供应量,提高了成虾产量,保障了商品虾质量,也造就了潜江龙虾的美誉。从单一种稻到虾稻连作,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从虾稻共作到“小龙虾+N”,标准体系的完善为每种小龙虾养殖模式规范了操作流程,塑造了实用性强、可复制的技术模板,强力助推全市乃至全省小龙虾产业发展。


  标准体系完善引领了技术创新。产业要发展,技术先攻关。为了提高养殖户收益,潜江一直在探索与总结。2001年至2004年,潜江市科技工作者与当地农户一道成功探索出了“虾稻连作”模式,并制定了《虾稻轮作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虾稻连作”较传统农业种植收益有极大提升,但潜江并未满足现有的成绩而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创新,再次创造出科学的种养模式——“虾稻共作”,并制定了《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在“虾稻共作”的基础上也衍生出了池塘养殖、虾莲藕共作等“小龙虾+N”创新模式,潜江又制定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和《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在技术创新方面,潜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始终在探索高效、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养殖模式,始终立足于为养殖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标准体系完善推动了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从稻田条件、养殖模式、消除敌害、病害防治及成虾捕捞等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技术规范,潜江市内养殖户均按照技术规程改造稻田,操作更加规范,生产更加标准,虾苗体格健壮、体色透亮、活力和抗病力强,成虾产量高、品质好,养殖户养殖水平显著提升,收益也成倍增长。技术规程不仅为潜江市养殖户提供了技术指导,更是被复制到全国各地,为全国小龙虾养殖提供了技术参考。


  标准体系完善规避了养殖风险。养大虾、养好虾是一项技术活,许多养殖户只看到了高效益,缺忽视了其中的技术含量、忽视了高风险,草率投身养虾行业,最终出现产量低、大规模死虾、品质差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亏损。标准体系的完善很好地规避了养殖风险,规程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即使是对养虾新手,也能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特别是详细阐明了水质管理要点,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有效避免了大规模死虾、铁壳虾等问题。潜江市内养殖按照规程进行管理操作的,均未出现亏损,最终养出丰产质优的潜江龙虾。


  标准体系完善保障了产品质量。潜江制定《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国家标准,严格种养标准,不投饲料、少打农药、少施化肥,减药减肥达50%以上。无论是市级自检还是省部级抽检,潜江龙虾始终未出现一例违禁药物残留超标事件,著名餐饮品牌湖北周黑鸭管理有限公司在自检了1000余批次潜江龙虾样品后,最终选择落户潜江,这是对潜江龙虾质量的最好认同。遍访周边龙虾市场,不难发现,潜江龙虾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潜江龙虾质量好、品质优、口碑佳、市场认可度高。正是体系的完善,从源头上把控好投入品关,控制好环境关,才造就了个头大、通体透亮、尾肉饱满、活力足的潜江龙虾。


  标准体系完善助推了龙虾产业。2016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50万亩以上,建成9个万亩和5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带动“虾稻共作”农户户平增收25917元,对比2015年增加6379元,对比2015年增幅32.6%。同时,“虾稻共作”模式在监利、钟祥、天门、仙桃、沙洋、江陵等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已发挥出巨大的推动能量,并对全省推进近400万亩冷浸低产田的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