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500亿斤后吉林省粮食综合产能潜力依然巨大

发布时间:2007-11-08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摘要: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粮食商品一直保持在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人均玉米占有量、商品率、出口量、调出量都一直位于全国之首。目前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虽然已达500亿斤的阶段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粮食商品一直保持在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人均玉米占有量、商品率、出口量、调出量都一直位于全国之首。目前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虽然已达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但粮食增产的潜力仍有一定空间,潜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势强劲。

  一、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

  1、土地优势。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我国的大粮仓。有常用耕地7000多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9%,人均耕地面积 2.67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亩。

  2、气候优势。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为粮食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秋季光照充分,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积累;这些都是发展粮食生产所需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产品品质优势

  由于具备了土地优势和气候优势,从而保证了吉林省粮食产品的品质优势。

  吉林省黄玉米是一年一季,色泽好,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宜做饲料和工业原料,颇受南方饲料厂家以及国外客商的欢迎。这几年吉林省玉米出口量占全国玉米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吉林省水稻是一季晚稻,因生长期长、温差大、土质肥沃、雨水适量,故产出的大米色泽明亮、味香可口,颇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吉林省大米在全国市场上不仅销售好,而且价格也比较高。并且已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大豆是吉林省的又一重要农作物。因为吉林省大豆纯正、含油量高,因此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4、耕作优势

  一是吉林省90%以上耕地处于广袤的松辽平原上,地势平坦、连片,易于耕种,也有利于机械化推广。二是粮食主产县(市、区)粮食种植成本低。根据对榆树、农安等5个产粮大县的100个农户的调查,每斤玉米的物化成本比全国同品种粮食生产平均成本低20%--30%。

  5、人才优势

  多年来,吉林省凭借教育优势培养了一大批懂生产技术、会管理的农业科技人才。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吉林省每万农村人口中拥有农业科技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2倍多。人才优势为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吉林省粮食生产阶段性回顾

  从1949年建国到2006年的58年的时间里,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91.8亿斤上升到2006年的544亿斤,增长将近5倍。 这期间,粮食生产大体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徘徊阶段、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缓慢发展阶段及进入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

  1、徘徊阶段(1949――1965年)

  这期间有8年粮食总产量低于100亿斤,有9年在100亿斤以上。纵观这17年的时间,经历了土地改革、“大跃进”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虽然这期间粮食产量有涨有跌,但是粮食总产量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最高的是195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2.6亿斤。最低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总产量在80亿斤以下。其余的年份都在100亿斤上下徘徊。

  这期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平均6228万亩;粮食产量年平均99.7亿斤;粮食亩产年平均160斤。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年平均0.84%。粮食种植结构是玉米、高粱、谷子和大豆各占20%左右。

  2、缓慢增长阶段。(1966年――1980年)

  这一阶段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在99亿斤到180亿斤之间波动,最低的一年是1969年,粮食产量仅为99.8亿斤;最高的一年是1978年,粮食产量为182.9亿斤,这期间也只有1975年、1978年这两年超过了180亿斤,其余的都在180亿斤以下。

  这期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平均为5664万亩;粮食总产量年平均为150亿斤;粮食亩产年平均为265斤。这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5年间,尽管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但由于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特别是玉米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从而使粮食总产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到1980年粮食产量达到171.9亿斤,比1966年增长43.8%,年平均递增2.63%。这期间玉米已经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8%。同时水稻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播种面积的比重占到了粮食作物的12%。而在建国初期与之并驾齐驱的高粱、谷子和大豆,三项作物合计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3%。

  3、快速增长阶段(1981年――现在)

  这一阶段粮食总产量连续登上200亿斤、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四个新台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2年包产到户开始在全省铺开,尽管当年遇上大旱,但是粮食总产量一举突破了200亿斤大关。由此粮食生产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1983年是全省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粮食总产量一跃上升到295.6亿斤,紧接着第二年又突破300亿斤大关,达到326.9亿斤。到1990年又突破了400亿斤,1998年再创500亿斤记录,进入新世纪之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历史新高,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粮食总产量544亿斤,比1981年将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4.42%。

  这期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平均为5454万亩;粮食总产量年平均为376亿斤;粮食亩产年平均为689斤。其中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5%和15%,两者合计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0%以上;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73%和18%,两者合计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而高粱谷子大豆播种面积合计只占粮食作物比重的12.5%,产量只占粮食产量的6%。

  在经过了徘徊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后的粮食总产量已达到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随着党在农村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作用,吉林省粮食生产增长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的空间已经有限,如果不挖掘潜力,粮食总产量很难再登上新台阶。

  三、粮食生产潜力分析

  根据以上的回顾分析和判断,吉林省今后粮食增产潜力的主攻方向应该一是提高粮食单产,二是扩大耕地面积。

  1、依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从横向比较看,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科技含量只占46%,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先进水平。吉林省地处世界第二大“玉米带”的腹地,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但是,目前吉林省玉米亩产最高年份才是880斤,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玉米单产相差200斤左右,也就是说,粮食亩产尚有15%――20%可提高的潜力。据2006年10月,对吉林省桦甸市红石垃子镇小红石子“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示范田调查,桦甸市农业科技示范区30亩超高产田平均亩产已达2200多斤,如果大面积推广先进品种及科学技术,可以说提高粮食单产,将对吉林省粮食产量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假如在目前基础上将玉米的单产提高15%,吉林省可增产玉米60亿斤。

  要确保提高粮食高产稳产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史过程看,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田水利工程化,既完善的灌、排水系统,形成稳产、高产田。吉林省目前有效灌溉面积的农田基本占30%左右。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根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吉林省中部雨水比较充沛,西部降水较少,处于常年干旱的状态。从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区域看,吉林省粮食生产的重点和潜力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必须把解决中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摆在加快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提高抗旱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田。如果把西部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好了,估计对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贡献率则可提高10%以上。

  2、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扩大耕地面积

  扩大耕地面积主要靠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据有关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披露,全省有1500多万亩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其中有宜农荒地有500万亩。宜农荒地主要在吉林省的西部白城和松原,土层瘠薄,盐碱化较重、常年干旱。若随着哈达山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的立项与实施,逐步有计划进行土壤改良,科学培肥地力,加强防洪、防护工程,可望获得较大的农业生产能力。500万亩宜农荒地通过整理改造、复垦变为耕地,就按近期平均亩产粮食800斤水平计算,可新增粮食近40亿斤。

  总之,依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吉林省粮食再增产100亿斤商品粮是不成问题的。随着省政府增产百亿斤商品粮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巨大的粮食生产潜力将得以释放,粮食生产将迈上一个新的阶段性发展水平。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