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青海]湟中7万农民变“蓝领”

发布时间:2009-03-13  来源:青海新闻网
摘要: 西堡镇的藏客,鲁沙尔的铜匠,多巴镇的车轮跑天下。在开辟就业新领域的实践中,湟中县农民工技能培训,创出“三大门类”(藏客、技工、农工)十大劳务品牌,7万多怀揣各类技能鉴定书的新型农民,走进古建筑、藏饰品加工、藏百货经营、汽车运输、建筑、厨艺、园区、养殖
  技能型农民工在省内外劳务市场站稳脚跟 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挑战中赢得先机  

  鲁沙尔镇阳坡村4家氆氇厂的机器全部满负荷运转,150多名纺织女工不分昼夜赶订单。深圳嘉迅五金厂的镀膜技工——多巴镇祁生贞和同村姑娘们也拿到了火车票,行将赴岗。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挑战,跻身“蓝领”的湟中县7万多技能型劳务大军赢得先机,在省内外劳务市场站稳脚跟。  

  西堡镇的藏客,鲁沙尔的铜匠,多巴镇的车轮跑天下。在开辟就业新领域的实践中,湟中县农民工技能培训,创出“三大门类”(藏客、技工、农工)十大劳务品牌,7万多怀揣各类技能鉴定书的新型农民,走进古建筑、藏饰品加工、藏百货经营、汽车运输、建筑、厨艺、园区、养殖、设施农业、花卉苗木培育等领域,从昔日靠在城市马路栏杆上等待雇佣的“ 站大脚”,现如今变为“技术工”,夯实了防范就业风险的牢固屏障。当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时,湟中县劳务输出的“航船”悄然转向——“向东向南提升层次 (输送技能型人才),向北向西拓宽渠道(延展转移就业地域)”。出现这种令人欣慰的成绩,缘于湟中县劳务经济走品牌之路。该县在全省率先争取到国家 SIYB项目资金支持后,劳动就业部门将目光投向引导农民创办小型企业,意欲搭乘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就业“直通车”,扶持农民亮出自己的创业品牌,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旅游业为引领,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强化服务为载体,在机遇与竞争并存的劳务市场中,湟中农民叫响了“一村一品”的劳务品牌,接到节后的劳务订单,农民们已开始新一年的打拼。 (作者:姚斌)  

  【编后】  

  “站大脚”是上世纪80年代青海农民走进城市充当“劳务拓荒者”的特定称谓,但在新一代技能型农民工看来,这是个缺少技术含量的“称号”。  

  20世纪90年代至今,十几万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的湟中农民,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引导和组织下,走进培训技能的课堂,他们拿起了画笔,翻起了炒勺,握住方向盘,按动着数控机床……时至今日,培育出湟中农民“三大门类”共十大特色劳务品牌,成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就业风险的一道屏障, 7万多农民工终结了前辈“站大脚”的时代,成为有着劳务订单的“蓝领”,在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他们仍然找到了工作岗位。  

  事实印证了那句老话,没有金刚钻,揽不上瓷器活。欲要让更多的农民得到金刚钻,各地应把农民技能培训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抓出成效,而广大农民也要重视技能学习,使之成为谋求好工作的“利器”。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