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钱人两缺,青海农民业余剧团的困境

发布时间:2009-04-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摘要: 简陋的戏台、陈旧的戏服、土味十足的唱腔……每逢农闲节庆,数十家农民业余剧团的锣鼓就会在青海高原的乡土大地敲响。
        简陋的戏台、陈旧的戏服、土味十足的唱腔……每逢农闲节庆,数十家农民业余剧团的锣鼓就会在青海高原的乡土大地敲响。

        作为传承乡土文化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农民业余剧团的乡村演出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然而,由于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传统剧目亟待创新等问题,如今的农民业余剧团正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什张家村的秦剧团每次演出村上给的演出费为50元到200元,还不够30多名演员吃一顿饭的

        60多岁的农民井月清是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镇什张家村秦剧团的团长。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所在的剧团就坚持在农村演出,每年演出几十场到上百场。

        可是,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农民业余剧团由于近年来很少有经费投入,服装、道具等演出设备非常陈旧、简陋。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这家农民业余剧团的演员用自制的刀、剑、矛等道具上台演出。在后台,剧团购买的便宜油彩由于受冻凝固,一些演员只好用手拿着油彩盒在柴火上烘烤,然后把融化的油彩涂到脸上。

        记者在青海省海东地区调查时了解到,由于缺少经费,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剧团普遍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当地有着上百年历史的20多家农民业余剧团被迫解散。不过,另有一些农民业余剧团却因群众基础好、演员热情高,至今仍在坚守着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化阵地。

        据记者了解,什张家村的秦剧团每次演出村上给的演出费为50元到200元,还不够30多名演员吃一顿饭的。

        ●“看这些老掉牙的土戏还不如看电视呢,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兴趣当村级剧团的演员”

        目前,青海有农民业余剧团数十家,其中一些剧团历史悠久,如什张家村的秦剧团、魏家保村的秦剧团成立于清朝末年。但是,大多数农民业余剧团由于只会唱传统本子、形式单调、内容重复,严重地阻碍了农民业余剧团的发展。

        由于人才缺乏,农民业余剧团在节目创新方面步履迟缓。什张家村的秦剧团团长井月清说:“我们曾经编演了一些现代小戏、民间歌舞等节目,因为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节目内容比较单调,演出时杂乱无章,在台上经常闹出笑话。”

        随着电视和网吧等新型文化传播形态向农村普及、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自愿学戏的农村青少年越来越少。青海省平安县三合乡三合村的秦剧团原本是一个有着四五十人的团队,因为村上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剧团,如今剧团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中老年爱好者在坚持演出。

        经常在外务工的小伙子祁庆国说:“看这些老掉牙的土戏还不如看电视呢,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兴趣当村级剧团的演员!”

        ●当地政府应因势利导,设立发展农村文化专项基金,让农村文化事业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作为植根于乡土的文化团队,农民业余剧团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丰富文化娱乐内容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青海省社科院研究人员丁忠兵说,针对农民业余剧团的生存现状,当地政府应因势利导,设立发展农村文化专项基金,让农村文化事业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同时,鼓励社会和企业参与到农民业余剧团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青海省戏剧艺术家协会主席张民认为,针对农民业余剧团无创作人才的问题,各级文化部门应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与农民业余剧团结对帮扶,为农民业余剧团写新戏、出点子,解决他们的“剧本荒”问题,并通过有效引导,培养农村文艺骨干,让农民们用自身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侯德强、王大千)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