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提高金融支农精准性 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3-12-27  来源:金融时报
摘要:分析人士指出,只有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让百姓的饭碗装上中国粮食,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从而避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对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带来负面影响,确保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次斩获丰收,实现“十连增”。分析人士表示,在丰收的喜悦面前,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因素犹存。为实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需要大量资金供给与粮食生产需求相匹 配,需要金融助力粮食生产实现可持续增长,为“三农”继续输血,以确保“手中有粮”,让百姓吃上“定心丸”。

  “我国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主任何广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分析人士指出,只有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让百姓的饭碗装上中国粮食,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从而避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对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带来负面影响,确保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何广文指出,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措施和办法多种多样,包括利用技术促进农产品品 种更新换代,培育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肥力,科学地配方施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引入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培 育家庭农场,推动生产的规模化,加快土地流转。此外,还要加快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配套服务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建立良好的市场体系。诸多推动粮食生产 的举措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央行积极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 放。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对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各地金融机构还积极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农村各 类权益类资产为抵押、质押物的信贷产品创新,满足农业生产所迫切需要的资金需求。金融为农业服务数量和质量并举,为我国粮食增产增收夯实了基础。

  何广文表示,在农业发展领域金融服务尚待进一步加强。除了支持农业发展之外,还要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和良种的推广,促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领域的发展,支持青年农民在农业领域的创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分析人士指出,为防止农民增产不增收,金融服务“三农”还要注重专业化的市场建设,推动流通领域的改革,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从而保障农民的收入,防止“谷贱伤农”。

  在支持“三农”的过程中,何广文认为,政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入。除了相关补贴之外,可以考虑通过直接贷款,有针对性地解决“三农”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

  近年来,虽然金融支农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相对来讲,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支农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与粮食主 产区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由于农业生产面临风险较大、成本上升,而农户和农业企业往往缺乏有效担保物,从而影响了涉农贷款的发放。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当 前农村资金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专家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引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快推进在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步伐。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环境是商业银行对涉足农业领域热情不高的一大原因。何广文表示,我们应该建立有关激励机制,从发挥商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出发,促进商业银行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商业银行要根据农业发展的需求设计相关信贷产品,提高涉农信贷的针对性。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