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守望美丽乡愁(2)

发布时间:2015-03-20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村落原本就是为方便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村落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村落是适应农业生产的一种生活形态,村落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村落是为农业生产而存在的,农业生产也因村落存在而得以健

  村落原本就是为方便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村落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村落是适应农业生产的一种生活形态,村落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村落是为农业生产而存在的,农业生产也因村落存在而得以健康发展。有人设想消灭村落而实现现代农业,那是不了解农业特点的想当然。农业生产具有的季节性、周期性、劳动对象的生命性等特殊性决定了劳动者不能远离土地,而是要近距离的呵护土地、照料作物和饲养的禽畜。只有村落才能提供这种便利。此外,农业生产是经验性劳动,经验需要积累和交流,村落环境也为农业生产经验的交流提供的诸多机会和方便。

  村落存在于大自然的怀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落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几千年以来一直实践着“生态循环”、“天人合一”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能量循环,农业生产与乡村居民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都是要通过村落这个节点来实现的。当我们消灭了村落,同时也就消灭了循环文明。当今,农村的垃圾问题、秸秆焚烧问题、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无不与忽视或无视乡村价值有关。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乡村的生活价值最近这些年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地方把乡村打造成“养老”、“养心”、“养性”所谓“三养”社区,就是看中了乡村的生活价值。对农民而言,乡村的存在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可以实现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去货币化消费,减轻市场压力。乡村的存在本身就是农业安全的保障措施。村落作为村民的生活空间,是依据人的需要和感受而形成的,乡村保持着与大自然节拍吻合的生活节奏,这种与大自然节拍相吻合的慢节奏生活,是矫治城市病的有效方式。以有机、低碳、慢节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为特点的乡村生活是乡村价值的生动体现。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宝库,这不仅表现在村落中山水风情自成一体,特色院落、村落、农田相得益彰所形成的独特村落景观,更主要地表现在村落所承载的信仰、村落所保存的习俗、村落形成的品质和性格。诸如尊老爱幼、守望相助、诚实守信、尊重自然等很多优秀品质,正是在乡村中才能生存。正所谓“礼失求诸野”,村落对优秀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是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

  最后,乡村还具有极其显着的教化价值。乡村是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乡村中的礼俗、家风家规、习惯、乡规民约、甚至街谈巷议等都是帮助人们区分是非善恶和规范人行为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化功能是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在村落里人们接受的教化是系统和全面的,农业劳动、农家生活、乡村文化都具有塑造“全人”的天然优势。

  4、在突出城乡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功能互补

  主持人: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应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价值?保护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

  嘉宾:我们分析和研究农村的价值,决不是要固守传统和落后,社会的进步、农村的发展和变迁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除了少数古村落需要严格保护外,绝大多数村落需要建设和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解释优秀村落文化与村落实体的关系,发现优秀村落文化的载体,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既能充分吸收现代文明,也最大限度地保存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留住什么样的乡村?二是怎样才能留住乡村?

  对于留住什么样的乡村,我们提出留住“五个有”的乡村,即留住有文化的乡村、留住和谐乡村、留住美丽乡村、留住宜居的乡村、留住适合农业生产的乡村。这些也正是乡村具有的独到的价值,值得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去保护、传承和发展。

  对于怎样留住乡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工业文明的思维习惯去看待农业和农村,今天如果我们用生态文明的思维重新审视乡村,就会发现过去的许多判断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乡村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城乡各具特点,我们讲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质化,而是要在突出城乡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功能的互补。同样,我们也不能按照发展工业化的思路去发展农业,否则就会产生加剧土地污染、生态破坏、剥夺农民利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也会为乡村的大拆大建提供错误依据,进而加速乡村的消失。现在有些地方把“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改造乡村”奉为创新口号。结果把乡村变得不伦不类,既失去了农村特色,也不具备城市功能。把农业搞得难以持续,威胁农业安全。因此我们呼吁,乡村的发展和保护,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要根据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内在性质进行,实现城乡功能互补,这才是城乡一体化的真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道,“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应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

  主持人: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哪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于我国农村发展阶段和情况,他们在保护农村,传承传统,构建城乡关系中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嘉宾: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类似现象。日韩处理乡村过疏化现象,是通过乡村建设(如韩国的新村运动)和鼓励农业来实现的,促进城乡人口的双向交流,制定鼓励年轻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政策,均可有效的为乡村增添活力。在欧洲许多风情小镇、成熟的家庭农场,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都值得我们借鉴。

  应该看到中国与欧洲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是农耕文明,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只要我们认识到乡村存在的价值,实施正确的引导,减少人为对乡村的破坏,中国的乡村一定能恢复活力和充满生机。最近出现的新农人群体,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新乡贤群体,以及大量的乡村建设志愿者队伍的出现,都表明了乡村意识在觉醒。政府在国家层面启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扶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评选活动,都为乡村发展和新型城乡关系形成提供了条件。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