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西藏山南地区: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5-12-26  来源:新农网
摘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山南,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牧区,因此,全地区554个驻村工作队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找准优势、挖掘潜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为农牧民群众增收安上了“新引擎”。 唤醒创业“驱动力” 开展驻村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山南,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牧区,因此,全地区554个驻村工作队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找准优势、挖掘潜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为农牧民群众增收安上了“新引擎”。

  唤醒创业“驱动力”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各驻村(居)工作队不断深入开展走村入户、寻访调研等工作,积极作为,唤醒创业“驱动力”。结合各村实际,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全面组织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等,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同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帮驻村(居)培养致富带头人,着力发展村(居)增收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夯实农牧区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了村(居)自我发展能力。

  各驻村工作队不仅加大技术培训、支持力度,还注重加强思想“软件”建设。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各驻村工作队不断巩固扩大“感党恩、算富账、要稳定、求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开展新旧社会对比教育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教育,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时间,有效转变农牧民群众“等靠要”思想,努力实现“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常有收入”的增收格局,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以来,山南地区各驻村工作队共帮助群众参加区内培训3125人次、区外培训192人次,外出参观学习323次;共帮助村(居)劳务输出10.9万余人次,实现直接现金增收8374.4万元。

  提升产业“牵引力”

  山南地区各驻村工作队注重结合村(居)实际,不断完善发展规划,优化村(居)产业结构,帮助完成特色产业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地的申请和认证,推动山南特色农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全面提高村(居)产业发展水平和创业致富能力。

  错那县勒乡勒村依托村(居)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勒布茶叶产业(门隅佛芽·玉罗冈吉),借助山南地委、行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错那县打出的“一县一品”的组合拳,不断扩大茶田种植面积,实现了勒乡茶叶的规模化发展。贡嘎县岗堆镇托嘎村成立“紫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村(居)“紫青稞”综合加工厂的优势,建立村(居)馒头店、餐馆和利民超市,方便了群众,实现了村(居)增收,初步形成村(居)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村(居)产业链。

  截至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共帮助村(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581个、合作经济组织实体389个,全面发展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项目,群众增收的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工作目标。

  突出特色“吸引力”

  完善发展规划,多层次发展村居特色产业,为特色产品寻找销路。在帮助村居拓宽致富路的努力中,各驻村工作队突出民族传统特色产品的“吸引力”。山南地区各驻村工作队通过与村“两委”班子沟通协调,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手工业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发展壮大了一批民族特色手工业。

  贡嘎县岗堆镇托嘎村成立达瓦铜器加工专业合作社,继承和弘扬了村(居)传统民族手工业,建立“合作社+农户”的增收致富模式,实现了从经济和思想上的“双重脱贫”。扎囊县扎其乡申藏村成立虱雕工艺农民合作社,邀请虱雕传承人白玛占堆回乡创业,组织待业青年开设木雕培训班,传授虱雕技艺,既发扬光大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拓宽了群众就业和致富渠道。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