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城里的浪漫并非农民要的期盼

发布时间:2016-02-18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春节期间,一个亲戚来家中串门,进门就说他家拆迁的事情。笔者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了?他们却兴冲冲地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因征地拆迁而过上的滋润生活。“给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楼房,过两年还可以领到养老金。”老两口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我们冬天终于

 

  春节期间,一个亲戚来家中串门,进门就说他家拆迁的事情。笔者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了?他们却兴冲冲地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因征地拆迁而过上的滋润生活。“给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楼房,过两年还可以领到养老金。”老两口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我们冬天终于不用再自己烧煤取暖了,住上可以集中供暖的楼房,安心又省心。”

  原来,山东的一个企业看中他们村,想要建一个大型滑雪场,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笔者的家乡在吉林长白山脚下,冬日里的皑皑白雪是怎么也看不够的美景,也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一个着力点。据悉,被征地的农民不但能够得到楼房的补偿,企业还为村里60岁老人统一补缴养老保险,而且每户还能以土地入股,将来等滑雪场盈利后还能坐享分红。周边几个在规划里的村自都盼着早日拆迁,搬楼里面去住。

  至此,笔者不禁反思:为什么当时亲戚谈起拆迁,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强拆和不公,而不是考虑到农民对生活条件改善的期待。同时笔者也联想到春节过后,在社交网络上的此起彼伏的“乡愁”文章。那么,这到底是城里人对过去的一种缅怀,还是农村人的真正心声?从家乡这些期盼拆迁的农民身上来看,值得商榷。

  不知从何时起,“乡愁”成为了一种文体。每逢年节,这些饱含深情却满腹忧伤,拳拳赤心又崔断人肠的文字,总是能勾起大家对故乡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苦。在这些归城游子的笔下,故乡成为凋敝的代名词,故乡更是发展的牺牲品。

  之所以引起“乡愁”,可能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村的改变。这种变化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展带来的进步,另一种是由于人口的流失,尤其是青壮年的外出,农村表现出来的凋敝。

  过去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破旧的矮房子变成了整齐的高楼,手机不再是稀有物,网络电视直接通到村……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曾经熟悉的一些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明的成果,早已融入农村生活。这正是文明发展带来的结果。当然,有得必有失,改变必然有所流失,甚至是消逝。在大家更注重物质方面的发展时,一些记忆中的传统因素正在流失。如传统的人情味正变得越来越寡淡,乡情也正在受物质侵袭而逐步远去,还有农村的空心化、留守老人儿童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表现出了让人担心的凋敝。可能,大家所谓的“乡愁”多缘于此。

  此种语境下,我们再回乡,必然会发现眼前的农村与记忆中的农村大不同了,甚至有了几许的陌生。长期以往,农村,在游子的远离之下,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想象;一方面是故乡的沦陷,笔下的乡村充满残酷、萧条、死寂、绝望的气息;另一方面觉得农村都是新鲜空气、无污染有机的食品、淳朴的人际关系。但事实上,这不是完整全面的中国农村。农村渴望发展,农民渴望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也并非像很多乡愁故事中讲述的那样,总是一片荒凉与悲伤,很多时候这都是游子在城乡奔走中的一番感概。只不过,这些早已进城的游子掌握了更多的发言平台,情真意切的文字更能触碰敏感的神经,让人不觉心生怜悯,引起共鸣。

  今天的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巨变中我们感慨传统伦理道德在一点点瓦解。但发展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阵痛是改革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美丽的“乡愁”也在社会发展给了我们的反思。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民赶上楼,更不是要消灭村庄,发展现代农村时,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发展,也需要重构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农村的未来注入活力,以让我们的乡愁有所依托,让新型的农村在发展中承载我们更多的乡愁。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