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上海春申村撤村建居后就“功成身退”?

发布时间:2016-05-05  来源:新农网
摘要:这些天,在上海松江新桥镇,66岁的张叔贤和当地许多居民一样,正兴奋地享受农村集体资产分红带来的喜悦。

 

  这些天,在上海松江新桥镇,66岁的张叔贤和当地许多居民一样,正兴奋地享受农村集体资产分红带来的喜悦。

  作为松江区第一家完成镇级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镇级单位,新桥镇已连续六年实施集体资产分红,今年分红总额预达3654万元。“其实,在我们春申村,分红早就是多年沿袭的惯例。”张叔贤很自豪。

  春申村曾是松江地区最富的村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进入“现代化进程”,获得了“自来水村”、“电话村”、“有线电视村”、“液化气村”、“电脑村”、“别墅村”等一连串美名。如今,随着深度城市化的推进,春申村已悄然完成“撤村建居”的身份转变,张叔贤和所有春申村的村民们全部变成了城镇居民。尽管,他们还时不时说起“我们春申村”。

  红极一时的春申村,就这么“功成身退”了?

  找不到了往日旧模样

  春申村位于松江最东端,与闵行区只一河之隔,毗邻松江工业区。这里是一个地道的城乡结合部。但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是遍地农田、土地肥沃,纯粹以农为生的普通村落。

  关于春申村的名字由来,当地村民津津乐道。原来,村子因北端相邻的“春申塘”而得名。相传,春申君曾驻扎此地,聚众开挖春申塘,使百姓免受水涝之灾。

  2001年,村里人为称颂春申君的理水功绩,还建成了祠堂“春申君祠”。多年来,围绕“春申”二字的历史考据,吸引了许多地方史研究者纷至沓来。而与被誉为“开申之祖”的春申君黄歇的关联,也使春申村的村民们天然有了几分荣光。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这里再也找不到农田、村庄的影子,昔日村民集中住进了别墅区。而不远处,还有林立的标准厂房。在撤村建居之前,春申村3.8平方公里的村域土地上,进驻了160余家中外企业,住了3000多名本村居民和2万多名外来务工者。到了2005年,春申村揽获了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法治、科教文卫及基层党建等各方面的10项国家级荣誉和30项市级荣誉。2006年,春申村撤村建居,从此村庄不再。春申村的名字,逐渐成为记忆。只有坐落在昔日村庄东南面的春申君祠,还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春申村的所在。

  那里,分外安静,四面环河,是一座江南特色的五合院落。院落的正门上,挂着由程十发先生题的“春申君祠”匾额,而正厅的匾额为施蛰存先生所书“厚德载物”。这座春申君祠,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昔日辉煌,也将继续激励正在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上奋斗的人们。

  从一产到二产的跨越

  张叔贤虽已66岁,可仍然每天开着一辆小卡车,往来于家和厂里。

  早在2000年,他就从春申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厂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和许多同辈的村民一样,他一辈子在村里的企业工作,退休后仍选择回厂做力所能及的事。回忆当初,上世纪60年代的春申村,与周边并无二致。74岁的村民袁梅章,在1962年,作为镇上第一批高中生,也是仅有的3名之一,毕业回到家乡。

  “那时,鼓励知识青年回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袁梅章说,那时的春申村,属于新桥公社跃进大队,主要种植水稻、棉花,部分发展养殖业。春申村的农业年产量一度还成为全镇最高。

  而一河之隔,邻近市中心的闵行,已显露出工业发展的痕迹。“遇到农具维修,换个小零件,都要跑到对面去找人。”袁梅章说,“当时大家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制造?”1970年,大队决定创办自己的机电厂。彼时,跃进机电厂也成为松江起步最早的村办企业。

  1975年,厂部成立由5人组成的试制攻关小组,试制压铸机,生产有色金属压力铸造产品。小部件自己造,大部件委托上海压铸机厂加工,半年后,一台T116-100吨压铸机试制成功,年内,生产电扇六大件10万套。

  1997年,机电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此,村里又相继投资兴建了春申塑料制品厂、上海锅炉厂松江跃进联营厂、跃进童车厂和春申飞轮附件厂等。工业成为了村里经济支柱。

  渐渐地,春申村的小伙变得吃香了,邻近村子的姑娘争相嫁入。

  “人心相守”的传承

  “对我们那一代村里人来说,不应该用‘富’来形容,准确地说是幸福,大家都有干劲,扛起一面旗,就一门心思向前冲。”从小到大,张叔贤亲历了春申村半个世纪的巨变。他最难忘的,还是人们的精气神。

  1994年,春申村发起了“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题的凝聚力工程,将过去几十年春申人的发展思路提升到党建层面。“那时,还有农田。上班之余,村里残疾人田里的农活,一定有人帮忙。”村民相美华说,“村里老人、残疾人到镇上换液化气不方便,村里就定好时间,每周统一更换。”

  “村干部几乎每天都到村民家中了解民情,一周工作六天,星期天再开上一整天的周会,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还建立了干部每周接待日、干部值班制度等,每名党员就近联系10户村民。“凝聚力工程的核心,就是关心人,为民办实事,雪中送炭。”如今,退休了的相美华,担任社区联络员,仍然积极地为社区尽力。

  用同样的劲头投入经济发展,成效自然显著。至2006年,春申村的工业企业达223家,产值17.65亿元,利润1.2亿元,税金90.73万元。

  2006年,春申村启动“撤村建居”工作。2009年,新桥镇成立了本市第一家镇级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让所有农民公平共享城镇化收益。此时,春申村完成了最后一批撤村工作,村、队集体资产由镇级集体经济组织购回。

  作为新桥镇的“首富村”,春申村的村、队两级集体资产盘点达到3亿元,最终以货币形式量化到每个村民身上。今后,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成员,将在同一标准下公平享受集体资产发展的红利。

  令人艳羡的春申村已成过去。但是,对于富足的内心期许,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将在城市里一直传承下去。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