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贫困村集体年均收入比帮扶前增长657%

发布时间:2016-05-23  来源:深圳特区
摘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圳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派驻干部培训班近日结业,300多名派驻干部奔赴河源、汕尾323个相对贫困村开始新的精准扶贫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圳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派驻干部培训班近日结业,300多名派驻干部奔赴河源、汕尾323个相对贫困村开始新的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2013至2015年,我市精准扶贫河源、汕尾的190个贫困村,涉及农户12万户、人口64万,其中贫困户1.9万户,贫困人口6.5万。三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派出驻县、驻村干部213人,累计投入资金17.93亿元,坚持强基层组织、抓基础产业、建基础设施,实施村项目6936个、户项目13.75万个,贫困村集体年平均收入达10.6万元,比帮扶前的1.4万元增长657%,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9412元,比帮扶前的1970元,增长378%,涌现出一批典型事例,体现了政府扶贫资金的精准善用、产业项目的精准选择、市场开拓的精准定位、专业优势的精准对焦、社会资源的精准发动、组织建设的精准发力。

   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穷山荒山,可以变金山银山;山货土货,都是抢手货。在扶贫开发“双到”中,深圳的派驻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各村各户实际,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龙华新区龙华办事处帮扶河源市龙川县回龙镇4个贫困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成立了6个农民合作社,主营华农31号高产水稻、油茶以及天然毛木耳等。为帮助打开销路,龙华办事处在龙华清湖农贸批发市场创建全省首家由贫困村民免租金经营的“扶贫超市”。超市面积30余平方米,主营山区农特产品,部分盈利作为村集体收益。扶贫超市的设立,开拓了贫困村“农户+基地+合作社+超市(市场)”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而在南山区学府路也有一家优质农产品直销点,生意特别红火,这是南头街道精准扶贫河源市连平县大埠村的尝试。南头街道经过调查研究后,确定了发展优质农产品直销和建设坳肚茶叶加工厂两个项目。

   山货直销深圳,给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带动整村农户发展生产。南头街道还投入30万元支持茶叶加工厂建设,推动了100万元的项目落地,整合了当地1500亩零散茶叶种植地的资源,邀请有技术有经验的茶商到茶厂品茶帮助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3万斤干茶的品质,使每年茶叶产值超过300万元。

   创新方式,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县级产业园,探索“统建园区”模式。龙岗区负责帮扶海丰县25个贫困村,整合政府扶持资金3000万元,在海丰县梅陇镇征地建设扶贫产业园,园区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优先聘用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成后年出租收入达140万元以上,回收租金后返拨给各贫困村,实现每个贫困村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加上其他项目收入,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9.8万元。福田区帮扶贫困村集体入股福田-和平共建产业园,盐田区帮扶贫困村集体入股盐田-东源共建产业园,宝安区、龙华新区帮扶贫困村集体入股宝安-龙川共建产业园,均为贫困村带来可观的、持续的分红。

   探索“水电共筹”“光伏扶贫”模式。我市对口帮扶的部分地区,河流资源丰富,多个帮扶单位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整合对口帮扶财政资金,以村集体名义投资入股水电站,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其中,罗湖区负责帮扶陆丰市和陆河县的13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安排60万元共700多万元财政性帮扶资金,统一融资入股陆河县水电站项目,确保各贫困村集体有连续15年、每年按不低于10%的利率即每年6万元的集体收入。该项目15年到期后,各村60万元本金还将如数返还给各贫困村作为生产发展资金。深圳市规土委打造了广东省第一个“光伏扶贫惠农示范项目”,利用贫困村空置地面以及贫困户屋顶、学校科普基地和自行车棚盖等资源,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发电销售给南方电网,电费收入归属村集体和贫困户。

   投资潜力项目,探索“多维经营”模式。我市尝试突破单一模式,广开增收创收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其中,南山区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帮助购买高新区股份、购买水电站、入股工厂企业以及引进公司企业到贫困村开展规模经营等办法,帮助贫困村建立起一批稳定增收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帮扶前的“零元”甚至负债,增加到5万元以上,最高的已达到38万元。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