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山野灵草遍地生金——贵州黔西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6-06-08  来源:新农网
摘要:“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黔西南州地势起伏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气候优越,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是贵州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黔西南州地势起伏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气候优越,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是贵州省“传统地道药材”主产区之一。据统计,全州地道中药资源近2000种,其中植物药190多科1800多种,动物药163种,矿物药12种。“十二五”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采取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共享”工作流程法,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效:五个方面凸显效益

  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截至到2015年底,全州已培育种植中药材118个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6.2万亩,全州规模化种植品种达到16种之多,其中,薏仁米种植面积30.11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左右,山银花26万亩,名贵中药材白芨3000亩,铁皮石斛8000亩,天麻5000亩,三七2000亩,此外,还种植有倒提壶、金线莲等濒临绝灭的珍稀药材品种。

  产品研发不断丰富。“十二五”期间,全州共研发的膏贴、片剂、颗粒、胶囊、液剂等药械产品167个,其中:国药准字药品94个(化学药品71个、中药及民族药品23个),医疗器械产品28个(属于含药产品25个),民族医药保健品45个。生产的炎痛贴、风湿疼痛贴等苗药系列膏贴享有较高声誉。

  经济效益明显。全州中药材面积106.2万亩,总产值突破40亿元。覆盖农户达26.6万户,户均增收达2346元,其中,覆盖贫困农户12.6万户、50余万人,5年来,中药材产业已带动了6.3万户贫困农户、24万余人脱贫。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我州是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9.9%,结合石漠化治理推出的金银花(山银花)、花淑等中药村,有效治理了石漠化,解决了石漠化贫困区域的发展与生态修复难题,成功探索总结出金银花发展的“坪上模式”和花淑种植的“顶坛模式”,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百姓增收的有机统一,为石漠化区域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能复制的经验。

  农户技能得到提高。中药材种植对土壤、温度、湿度、农残及抚育管理等要求高,有些还需要高科技投入,这就要求种植农户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就需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农户从培训学到了知识,学到技术,学会管理,全面提高农户整体素质。

  经验:规划引领政策保障

  抓好组织领导,出台优惠政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列入我州农业六大支持产业重点发展,成立了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州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州长任副组长,具体抓。成立了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解决了有人办事,有人管事问题。同时,出台了《关于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黔西南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定了《黔西南州“十二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十二五”薏苡产业发展规划》,今年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拟定了《黔西南州“十三五”中药材发展规划》。明确了以规划为引领,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优先发展的思路。

  抓工作方法,促进产业发展。在产业推进上,我州改变政府下指标、压任务,强拉发展的方式,采取了与老百姓共同商讨发展,达成共识,再与老百姓一道出谋策划共同建设,共同承担责任、风险,共同享受发展成果的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五共”工作法,使干部与群众结成了一条心,增强了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了群众的热情,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一县一品的发展格局,兴义形成以石斛、射干为主,安龙县、义龙试验区形成以金银花(山银花)、石斛为主,兴仁县、晴隆县形成以薏仁米为主,普安县形成以白芨、天麻为主,册亨县、望谟县形成以艾纳香、灵芝为主的中药材基地。

  抓好种植方式,提升药材品质。一方面加强地道中药材驯化,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大力推广仿野生种植,推广药草共生,回归自然,提升品质,增强药效,如石斛、金银花。

  抓好资源整合,促进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创新基金、科技支撑计划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国家财政投入资金1.1亿元,实施中药材项目43个,其中:中药材种植类项目(GAP研究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品种选育等)20个、新药研发类项目17个、中药培训项目6个。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金8.7亿元投入中药材产业,为做大做强我州中药材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品研发。一方面加强中药材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加强制药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我州有医药生产企业16家,从事中药材资源开发及药品检验科研单位9个(国家事业科研机构3个,民营中药研究机构有6个),有中药科研、种植管理技术人员4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10人,助理农艺师37人,技术员360人。已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167个,为药医产品和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抓好运行机制,促进基地建设。在实施中药材产业化扶贫项目中,我州主要采取“企业为龙头带动、政府协调服务、农户自愿参与、专家技术指导、协会监督管理”的运作机制,目前运作比较成功有“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方式。同时,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成功总结出了花椒种植的“顶坛模式”和金银花种植“坪上模式”,为我州中药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标:200万亩产业大州

  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构建中药产业大州。依托中药制药企业和中药材种植企业,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大薏苡、石斛、天麻、白芨等中药材的发展,把农业结构调整转到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来,每个县发展1-2个地道药材品种,每个品种建1-2个以上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与推广基地,通过对重点品种、重点示范基地的重点扶持,形成产业集中区,带动全州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实现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万亩目标。

  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水平。以现有医药企业为基础,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成药、中药饮片、原药材提取和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相关产品开发,增强企业对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在中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重点培养一批中药初加工基地,使之成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经营模式,把企业、基地、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户联结起来,建立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建立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在现有具备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资质企业的基础上,培育地产中药材收购、销售企业,在兴仁县建立综合性药材批发市场,完善仓储、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使之成为我州、乃至全省中药材集散中心、仓储中心、物流中心,在贞丰县建立花椒加工及交易市场,在安龙县建立山银花加工及交易市场,在兴义市建立生姜加工及交易市场,同时在连片2000亩以上的基地建立季节性简易市场,提高交易能力。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