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广西兴安:千年灵渠千年粉 万亩葡萄万里香

发布时间:2016-08-31  来源:新农网
摘要:写在前面:“漓江湘水共脉流,楚越河山一并收。秦皇千载功业在,灵渠碧水映长秋。”提起兴安,略懂秦汉史的人都会知道,这里就是“北长城,南灵渠”的灵渠所在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凿一条人工运河,5年后灵渠凿成,秦一统岭南,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留下

 

——写在兴安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兴安葡萄节启幕之际

广西兴安:千年灵渠千年粉 万亩葡萄万里香

往届兴安·桂林米粉文化节暨兴安葡萄节盛况。通讯员吴辉 摄

米粉节一角:米粉吸引天下食客蜂拥而来。

米粉节一角:米粉吸引天下食客蜂拥而来。吴辉 摄

8月25日-31日,广西·兴安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兴安葡萄节走进桂林米粉文化中心。为期一周的“米粉文化体验周”拉开了帷幕。

  8月25日-31日,广西·兴安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兴安葡萄节走进桂林米粉文化中心。为期一周的“米粉文化体验周”拉开了帷幕。记者韦莎妮娜 摄

 近年来,兴安引种了不少葡萄新品种,葡萄产业越来越红火。图为清甜可口的阳光玫瑰。

  近年来,兴安引种了不少葡萄新品种,葡萄产业越来越红火。图为清甜可口的阳光玫瑰。记者韦莎妮娜摄

壮观的葡萄产业示范带(资料图片)

壮观的葡萄产业示范带(资料图片)

  写在前面:“漓江湘水共脉流,楚越河山一并收。秦皇千载功业在,灵渠碧水映长秋。”提起兴安,略懂秦汉史的人都会知道,这里就是“北长城,南灵渠”的灵渠所在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凿一条人工运河,5年后灵渠凿成,秦一统岭南,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留下了郑重的一笔。

  渠水西去,千年斗转星移。作为一个“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经济文化重镇,兴安县在版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沟通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承担起了“湘桂走廊”的重任,同时还成为了广西“经济大县”之一。“十二五”末,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46.14亿元,年均增长10.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88.67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92.0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4%、26.4%。连续十四年排名广西前列。

  如果说,千年灵渠、水街、古秦城遗址是兴安的“老名片”,那么,米粉产业、葡萄产业、以乐满地为代表的旅游业,则是新时代下兴安的“新名片”。尤其是从2007年,该县举办首届桂林米粉文化节以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2009年,该县将葡萄节与米粉节首次合并,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明星节庆”。而“双节”每年都会吸引近10万人次到场,品尝满载乡情、香味浓郁的米粉和甜蜜诱人的葡萄。

  8月28日,是兴安第十届桂林米粉文化节暨第八届兴安葡萄节启幕的好日子。日前,记者专程到兴安提前探访了“双节”组委会,记录下本届米粉文化节暨葡萄节的亮点,教您“玩转”这一年一度的“秋季盛事”。

  亮点一:首次设立两地会场 68公里米粉飘香

  “一统中原迈禹汤,雄才今日识始皇。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死去三君真典范,飞来一石太荒唐。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粱。”

  灵渠长歌,吟颂千年。至今,我们已经无法再想象,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2000多年前,劳动人民是如何一根根枕木,一块块石头,垒起那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誉之称的灵渠。随着灵渠应运而生的,还有至今仍然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风味——— 桂林米粉。作为历史悠久的地方小吃,桂林米粉以其美味的口感和独特风味闻名天下,并曾以第4名荣登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出来的14道最令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思乡菜”的榜单。而它的发源地,普遍被认为是在兴安。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发兵岭南,因水路不通要在兴安开山凿渠沟通湘漓两江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因北方将士水土不服,粮食从北方转输又困难重重,所以试将大米磨成粉或浆,再经加工就成了后来的米粉。卤水也是在修渠的秦军中最先发明的,最初为了治病,之后经过改良,成为了米粉调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碗米粉,在味蕾间还原出了千年的历史风烟。兴安也因此被学者认定为桂林米粉的发源地。试想,悠悠灵渠旁,挑担子的阿婆一声声叫卖着米粉,这是多么珍贵的一段回忆。米粉,不仅是市井生活饮食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方文化。为了留住这遗落在民间的“桂林味道”,兴安县从2007年就举办了首届米粉文化节,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这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

  今年,兴安县首次在68公里外的桂林设立分会场,让两地米粉齐飘香。8月25日上午10时,本届米粉文化节暨葡萄节的“重头戏”之一———“米粉文化体验周”在高新区毅峰路3号的桂林米粉文化中心拉开了帷幕。活动吸引了米粉文化研究学者和大批“资深吃货”前来体验“舌尖上的乡情”。当天,到场的还有一生从事米粉制作的老手艺人、专攻国家级食品保鲜方面的教授、服务世界企业食品口感设计的博士,等等。大家齐聚一堂,共话米粉历史与将来。

  兴安县委书记黄洪斌告诉记者,此次兴安与桂林米粉文化中心携手举办“米粉文化体验周”,可谓“强强联手”。“‘桂林米粉美名扬,发源之地在兴安’。回顾这几届节庆活动,每一届都对兴安米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兴安为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深入挖掘和开发米粉饮食文化,正在筹备建立一个米粉产业园,包括米粉生产线、卤水配料生产线、米粉培训学校、米粉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他表示,希望兴安这个“米粉的发源地”可以把桂林米粉这个旅游地标性美食继续传播出去,“以粉会友”,展现地道桂林米粉的多样化,为桂林米粉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吴书锦,是米粉文化中心发起人。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将米粉单独作为研究案例来研究,是因为它承载着桂林厚重的历史。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持有“匠人精神”、能还原从前的米粉制作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比方说50年前流行的人工鲜榨粉,如今已鲜难吃到;原汤粉、伏波庙斋粉的制作技艺,更是已经失传了半个多世纪……在本次“米粉文化周”上,市民游客可以在文化中心的体验馆内观看桂林米粉文化专题宣传片,并可以亲自体验米粉制作工艺。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已经在市面上找不到了的原汤粉、伏波庙斋粉等。还有清甜的兴安葡萄等着大家。此外,还可扫描微信公众号参加抽奖活动。整个活动从25日启动,到31日落幕,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一场不一样的米粉文化盛宴。

  同时,在兴安主会场,从8月28日起到31日,组委会与广西烹饪协会联手,特邀18家广西知名米粉品牌前来展示,如“三品王”、“粉之都”等,米粉的种类已经不再局限于桂林本土。届时,大家可以不必专程跑到柳州、南宁吃米粉了,在会场上就可以大饱口福。为避免上一届“一天内沽清”的情况再度出现,组委会已经请前来参展的商家备足了原料,本届米粉“管够”!

  亮点二:专家齐聚南方“吐鲁番” 特色葡萄“好吃到流泪”

  北纬25°18′~25°55′,东经110°~14′110°56′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 ,年平均降雨量1814mm。兴安的果蔬产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兴安与葡萄的“不解之缘”,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张叶林,兴安水果站站长,长年从事葡萄栽培技术与研究。他告诉记者,兴安种植葡萄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县里技术人员开始学习北方栽培技术,引种巨峰葡萄。但由于当时县里重点扶持发展柑橘产业,葡萄种植未能形成规模化,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自种。有数据显示,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只有3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溶江镇、严关镇、湘漓镇,当时亩产值0.3万-0.5万元,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效益明显。

  多年的摸索,90年代初期,兴安县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当地巨峰葡萄的栽培模式,到90年代末全县葡萄种植面积攀升至3万多亩,亩产值达到0.5万-1万元。很多果农都建起了“葡萄楼房”。如溶江镇的大凸村,是兴安乃至桂林市90年代初靠种植葡萄致富建成的第一个新农村。1997年-2000年,由于连续多年种植葡萄,病菌大量积累,加之受到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葡萄品质和产量下降、价格下跌,果农们不得不毁树以求自保,葡萄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为此,县农科所开始对葡萄进行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工作。采用单行避雨棚架对葡萄进行避雨,切断了靠雨水传播给葡萄的病菌,同时引种一系列欧亚葡萄品种。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应用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取得成功,葡萄亩产值0.8万—1万元,引种的欧亚品种收益可观。到2005年全县葡萄避雨栽培面积达5万亩。濒临崩溃的葡萄产业再度“活”了过来。

  怎样使葡萄产业“更上一层楼”?通过调查,兴安县摸索出了一条“调结构+拓空间”的立体式发展之路。调整葡萄种植的结构,丰富品种。以往,该县以巨峰葡萄为主打,以2008年为例,全县葡萄种植面积6.5万亩,巨峰葡萄就占了5.7万亩。大量的同质类产品让整个葡萄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尤其是巨峰葡萄采摘期适逢高温、雨量大的季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病果、烂果现象。因此,兴安县依照季节规律,从2009年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维多利亚、夏黑等早熟品种,生产二季葡萄,在中秋、国庆节上市。中熟品种以巨峰为主,晚熟品种以温克、圣诞玫瑰、红玫瑰为主。错峰上市,确保全年葡萄供应。

  目前,全县温克栽培面积2万亩,夏黑、维多利亚种植面种1.5万亩,其它晚熟品种0.5万亩。葡萄采收期、销售时间都得到了延长,特别是晚熟品种和二熟葡萄的成熟期恰逢中秋、国庆节日,销量大且价格高,收益“看涨”。

  此外,还引导农民拓宽葡萄产业的发展空间,从水田种植发展为山坡旱地种植。以往,农民都是利用水田进行葡萄种植。如何同时做到“粮仓满满,葡萄串串”?从2007年开始,兴安开始建设起了山坡旱地葡萄示范基地。由于山地土层比水田深厚,地势高,土壤通透性强,湿度低,通风采光好,果品着色均匀一致。特别是夏黑,成熟期含糖量、着色度明显增加,所以夏黑最适宜在山地种植。维多利亚和巨峰等早、中熟品种在山地种植也较适宜。为了鼓励果农、社会经济能人上山种植葡萄,县政府还出台了扶持政策:连片50亩以上(包括50亩)在山坡地种植葡萄,一次性每亩补助1000元。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县山坡旱地种植葡萄面积已有3.5万亩,建设了连片30-50亩以上山坡旱地葡萄示范基地25个。

  从“扎下根”到“开花结果”,如今,葡萄产业已成为兴安继灵渠、水街、米粉之外的又一张“新名片”,兴安被媒体誉为“南方的吐鲁番”。葡萄节也应运而生。从2009年开始,葡萄节成为葡萄种植户们交流经验的桥梁,也成为了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品尝各类葡萄品种的最佳时期。今年的葡萄节与往年相比,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专业性也更强。不仅保留了优质鲜食葡萄果品评比这样的“传统项目”,同时还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召开中国(兴安)葡萄产业发展大会。届时,国内外业内知名专家都会受邀前来考察,展开“高端对话”。同时,葡萄种植户们也会带上各个品种的葡萄前来交流。市民游客们也有口福了,可以在此品尝到不同品种的葡萄。其中,不乏市面上少见的品种,例如近几年在沿海城市走俏的、原产地为日本的阳光玫瑰葡萄,市场价可卖到20-60元一斤。而据品尝过阳光玫瑰的人说,这种葡萄玫瑰味浓郁,无核鲜美,甜度很高,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品种。

  文化大餐:“给我一分钟,还你一千年”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不乏美景的兴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逗留忘返之地,清代的袁枚,在游历至兴安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农业大县、经济大县、文化大县,兴安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曾经有两次改写了历史的进程。一次是建造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长江和珠江,为秦国统一南方奠定了根基,而渠坝的36个陡门,更属世界首创。一次是近代历史上,湘江战役也与兴安有着割不断的关系。正因为湘江战役的胜利,保全了红军队伍,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在本届米粉文化节暨葡萄节上,组委会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颇具吸引力。如果你对灵渠、秦汉史有着足够的兴趣,那么8月29日上午10时在灵渠公园举办的祭祀祈福仪式就不该错过。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届时,会在灵渠“天下第一陡”处遵循古礼,用米粉、秦堤三花酒举行祭祀仪式,再现秦时灵渠长歌那壮观的景象。在仪式礼毕后,还设置了开闸起航环节,邀请了兴安各界模范代表、文化人士乘船游览灵渠,抚今追昔,更有勉励后来者之意。

  喜欢本土民俗的市民和游客,也不要错过8月30日上午在严关镇三米驿站里的“灵渠人家讨媳妇”民俗实景剧。在这里,你将看到诙谐幽默、生动又接地气的婚俗表演。不仅可以看,还可以一饱口福。当天,在驿站里还有特色美食制作展示活动,五颜六色的地方小吃,保证让你食指大动,垂涎三尺。

  兴安县不仅是“米粉之乡”,同时也是桂剧和彩调的“发展重镇”。较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还有渔鼓、文场、马仔调、师公舞、排灯、板凳龙、山歌、贺郎歌、孝歌、开山歌等。民国时有“桂戏状元”蒋晴川、“彩调状元”刘顺卿,当代著名桂剧表演艺术家蒋金亮,于上世纪50年代曾进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当代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袁世海和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高度赞誉。民间文化有声有色。在本届米粉文化节暨葡萄节上,8月29日、30日、31日连续三晚都有文艺节目可以看。“文艺套餐”包括闭幕式晚会、文艺大赛获奖节目调演、乡镇文艺节目调演,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闭幕式还专门邀请了桂林“百姓大舞台”,届时,灵渠畔将再现“夜夜弦歌不绝”的景象。

  灵渠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作为灵渠的所在地,兴安特别注重挖掘灵渠文化。本届节庆上,灵渠文化论坛也是“重中之重”。本次的研讨主题是“唐介与灵渠历史文化研究”。唐介,是北宋著名谏臣,为官清廉,与包青天同朝为官,清正廉洁,宋神宗时期成为参知政事(副相)。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母亲,就是他的嫡亲孙女。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竟然也与兴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兴安县志》(2002年版)《人物篇·名人·传略》载:唐介墓(衣墓)位于广西兴安县高尚镇大宜山。本次论坛,文史专家将还原唐介其人与兴安的“不解之缘”,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

  “千年灵渠千年粉,万亩葡萄万里香”。在这个秋天,古老的灵渠和38万兴安人民,翘首以盼,等你们前来!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