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河南洛阳:烹饪现代农业“特色”盛宴(2)

发布时间:2016-09-29  来源:新农网
摘要:公司的掌勺人,是80后本科大学生、北漂4年后回乡创业的吴迪和张扬。 他们研发的智慧农业4.0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农业行业的技术、管理、销售三大问题。目前,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西瓜和草莓的品种研发、土壤

  公司的“掌勺”人,是80后本科大学生、“北漂”4年后回乡创业的吴迪和张扬。

  他们研发的“智慧农业4.0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农业行业的技术、管理、销售三大问题。目前,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西瓜和草莓的品种研发、土壤还原技术、生物肥料等领域,已申请了50余项发明专利。

  此外,新大农业还成立了农业科技众创空间“乐活自然园”。在“乐活自然园”里,新大农业除了付给农民地租和劳动报酬之外,还将一个个大棚转包给农民,公司提供统一的种植、管理和营销服务,公司每年还给农民分红,让农场成为农民创业的竞技场,带动周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如今,新大农业自身年收益1500多万元,带动区域内的农业园区年创收4000多万元。他们创办的“乐活自然园”由国家科技部命名为我省首个“星创天地”,成为我省农业领域的首个“众创空间”。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没“钱景”、没“钱图”的现实,直接导致了农业“后继无人”的危机。如今,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推进,“谁来种地”问题正迎刃而解,像吴迪这样的“领头雁”正在河洛大地上对过去的农耕模式,产生颠覆式的冲击。

  “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人员中很多是在外面换了脑子、摸了路子的‘能人’,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了解农村的需求,更有返乡创业、创造价值的动能。”归宝辰说。近年来,洛阳围绕返乡的“农民工”和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了“培育一人带富一村”的创业效益。

  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洛阳市不断在探索。自2012年起,洛阳市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目前,洛阳市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已建成农民田间学校91所,今年年底要建成100所;已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8307人,开展农民科技普及型培训20多万人次,在认定发证的新型职业农民中,大中专毕业生占比18%,返乡农民工占比16%,80后90后(35岁以下)青年占比19%,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用新思维新观念,重构着洛阳农业的生产新方式。

  【新主体立灶】肩负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重任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与慢、质量优与劣、水平高与低,取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情况,因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归宝辰说。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撑。洛阳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做足“特色”文章。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中间、带动两端,助其“接二连三”,拉长产业链、价值链和增收链,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特色资源发展成了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眼下正值秋收季节,按照传统耕作模式,秋收过后就该种植小麦了,而在新安县五头镇舜王村,记者却看到在大片流转深耕出的土地上,农民们正为种植油用牡丹而忙碌着。

  五头镇是洛阳市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也是洛阳西线乡村游的重点乡镇之一。新成立的舜王社区涉及包沟、胡沟、寺上、亮坪4个行政村,有上万亩土地。随着洛阳大力推广油用牡丹产业的政策,该社区成立了舜王农业开发公司,采用公司+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模式,由公司统一按照50亩一个单元的形式,面向本地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招租种植。公司还负责提供种苗、除草、施肥、采摘等全程管家式服务。据了解,目前该镇已租出土地2000亩,吸纳租地户26家,余下土地的招租工作也正在应讯入驻。

  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的集约化,经营的市场化有谁来做,决定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水平。没有人“搭台立灶”,有米之炊也难以做得香甜可口。有了五头镇舜王社区的农业公司来“立灶”,农业之火就会越烧越旺。

  诸如舜王社区这种“政府主导+规模特色产业+公司+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模式,在洛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还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联合社+农户+基地”和“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企业一头联农民、一头联市场,直接为农民化解了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和市场等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者在经营环节上的天生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我省首家专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跨区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是在洛阳市供销社的引领下成立的。该社入社农户3000多人,成员分布在偃师市、新安县、洛龙区、宜阳县等县(市、区),拥有土地12000多亩,该联合社实行“企业+联合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带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目前,洛阳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7家、合作社4000多家、家庭农场400余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72万户,超过全市农户总数的一半,农业产业化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总产值达60%以上,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63%,充分发挥了产业脱贫带富的作用。

  【三“新”合围】促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新科技、新农人、新主体”的蓬勃发展、有机融合,带动了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生水起”。

  对于洛阳而言,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直观的莫过于种植结构调整,而对洛阳来说,调结构就是“调玉米”。作为洛阳种植面积最大的秋作物、价格持续走低的玉米,由于“天公”的因素,减产年份多,丰产年份少。鉴于此,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势在必行。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张作帅是宜阳县韩城镇的“红薯大王”。这些年,他既“掌勺”又“立灶”成立的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200多户,改种红薯1000多亩。“从育苗到管理,从采收到加工,从市场到餐桌,他都用新观念新技术为薯农提供一条龙服务。一季红薯的收益超过小麦玉米两季的总和。”张作帅说。

  9月19日,在洛宁县小界乡卫洼村的谷子千亩示范方,来自全省的100多名技术专家观摩谷子生产情况。经过现场测量:平均亩产378.3公斤。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郭新建告诉记者:“这个产量已经超出旱地玉米的产量,每亩保底1500元的效益,远远高出玉米。这是‘新农人’采用‘新主体’应用‘新技术’的最好检验!”

  伊川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发展谷子种植13万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的小米加工企业30余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伊川县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谷子种植、小米加工基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发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效益日益显现。目前,洛阳市流转土地2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涉及农户40.2万户。

  当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什么多种什么,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重构农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洛阳“五山四岭一分川”的独特自然风貌,50%的森林覆盖率,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基础,又是全国旅游名城,人均GDP早已突破3000美元,广大城乡居民休闲度假需求强烈。近年来,“土地规模化流转+新主体新农人的创造”,洛阳休闲观光农业如火如荼,休闲农业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在15%以上增长率,产品销售增长率更是保持在30%以上。截至目前,洛阳市休闲农业项目总数达到3451个,其中,休闲农业园区251个,休闲农庄94个,农家乐3106家,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安排就业人数9.8万人,年实现总收入28.5亿元,已初步形成了春季赏花、夏避炎暑、秋品果香、冬泡温泉,季季有亮点、月月不同的农业休闲新格局。面对成绩,洛阳看到的更多是自身的差距。洛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宛康说:“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来看,农业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综合效益低、品牌不响亮等依然是洛阳农业产业化的短板表现,农业农村仍然是全市需要花大力气谋发展的努力重点。”

  立足“特色”“高效”,志存高远,蓄势进发。日前,洛阳市在《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高效农业作为洛阳市重点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提出在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基础上,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生态养殖、精品果蔬、中药材、绿色杂粮、都市休闲五大特色产业。

  谋事在于远见,成事在于实干。今年,洛阳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三个文件,凝聚各方合力,以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让农业产业化成为担负脱贫攻坚重担的中坚力量,力求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立足调结构,着力规划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业。以“特色农业百乡百村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适度规模的高效特色种养业;以“十群百龙扶优育强工程”为抓手,结合“百强农企品牌创建宣传工程”,制定实施组合政策,千方百计扶大扶优扶强10~15个农业产业化集群,100~150个链条完整的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紧密融合;以“休闲生态农业百色农庄和美丽百村”为抓手,打造120~150个功能健全的特色农业庄园和100个美丽休闲乡村,着力拓展创新农业的新功能;以“培育百社百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示范主体”为抓手,引导建立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率动性的200个左右的农民合作社和100个左右的家庭式农场;以“培育百职万才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让人才支撑农业经营及服务主体。到2020年,全市高效农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40亿元提高到260亿元。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1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新农村。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洛阳正在统筹推进“9+2”工作布局、加快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特色高效农业为洛阳农民打开了致富的大门,在广袤的原野上绘就了一幅丰收的新图景。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洛阳现代农业再度迎来新的跨越,创造新的业绩……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