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甘肃:“十二五” 时期酒泉市农牧业生产发展 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6-11-16  来源:新农网
摘要:“十二五”期间,酒泉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精一产”战略决策,坚持主攻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目标不放松,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建设肃州区和敦煌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组织实施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生猪家禽奶牛标准

 

  “十二五”期间,酒泉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精一产”战略决策,坚持主攻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目标不放松,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建设肃州区和敦煌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组织实施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生猪家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退牧还草、草原生态奖补、设施蔬菜和草食畜牧业贷款贴息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全市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稳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具有酒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成效: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农业整体效益和效率明显提高。“十二五”末,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8.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26.55亿元,增长51%;农产品总产量达315万吨,增加110.5万吨,增长53.9%。其中,粮食产量35.6万吨;瓜菜产量245万吨,增加99.2万吨,增长48.4%;肉蛋奶总产量12.5万吨,增加2万吨,增长19.05%;水产品产量2275吨,增加885吨,增长63.3%。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依托优势资源和发展基础,培育壮大高效蔬菜、现代制种、名优果品、特色中药材和草食畜等发展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步伐。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14.5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46万亩,其中:瓜菜77万亩,增加27万亩;制种44.65万亩,增加7.3万亩;名优果品45万亩,增加18万亩;特色中药材33万亩,增加17万亩。全市牛饲养量达到25.6万头,增加4.32万头,出栏10.8万头,增加2.3万头。羊饲养量669.2万只,增加126.2万只,出栏284.9万只,增加64.9万只。初步形成了以肃州、金塔、玉门、瓜州、敦煌为主的高效蔬菜,以肃州、金塔、玉门为主的现代制种,以敦煌、瓜州、金塔为主的名优果品,以玉门、瓜州为主的特色中药材,以七个县(市、区)养羊强县或大县的区域发展格局。

  三是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十二五”期间,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市上下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狠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全市发展设施农业45万亩(日光温室7.2万亩、钢架大棚10.5万亩、葡萄25.32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27.76万亩。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达到195万亩,其中:落实膜下滴灌技术37万亩,垄膜沟灌技术158万亩。推广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45万亩。杂交改良肉羊60万只,冻配改良肉牛6.5万头、奶牛1万头。以日光温室、蔬菜花卉制种等设施农业为主的万元田达到26万亩,以大棚蔬菜、立体间作套种为主的5000元以上的高效田54万亩,以大田蔬菜、优质果品为主的3000元以上的高效田79万亩。

  四是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十二五”期间,大力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90家,其中: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企业达到31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7家,2000万元以上的199家,建成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24家,市级70家,农产品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5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65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42家,其中建成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5家,省级54家,市级210家,入社农户5.1万户,占到农户总数的34%。土地流转有序推进,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万亩,占承包面积的25%,订单农业面积达到150万亩,订单产品130多万吨,带动农户12.2万户。

  五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坚持把强基础作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使农村新建住房、村容村貌、农村能源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建成20户以上连片小康住宅示范点423个,整体整治改造提升示范点599个;建成农村沼气3.87万户;农机总动力达到249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272.7万亩、242万亩和117.2万亩。

  六是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全力做精一产,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推动了农民收入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加快了增收步伐。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8.6亿元,与“十一五”末的52.05亿元相比,增长51%。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3元,比“十一五”末的7234元相比,增长88%。

  七是移民扶贫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移民扶贫攻坚,深化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落实领导包挂和部门帮扶制度,11个移民乡镇全部列入省贫困县乡扶贫计划,8.4万名贫困移民纳入低保范围,5.5万名疏勒河移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开展移民技能培训3.2万人次,输转2.1万人,指导改良土壤2.9万亩。全市移民区落实播种面积27.95万亩,各类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累计搭建日光温室1840座;蔬菜大棚910座;种植枸杞达到6.35万亩;甘草达到4.26万亩;葡萄达到1.63万亩;牧草种植达到2.7万亩。牲畜暖棚圈舍达到9756座;羊饲养量达到39万只,户均达到21只。建制移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7元。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