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贵州贵阳:走上“云端”的转型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16-12-15  来源:新农网
摘要:贵阳,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在这里,森林环城,湖泊、河流纵横其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和谐共处,民俗风情独特。 今之贵阳,更有别样风情,随着“互联网

 

  贵阳,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在这里,森林环城,湖泊、河流纵横其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和谐共处,民俗风情独特。

  今之贵阳,更有别样风情,随着“互联网+”大潮涌动,人们眼中最“土”的农业跟最“洋”的互联网之间,正在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贵阳农业展现出“中国数谷”的巨大魅力。大数据:开启创新发展之门

  面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贵阳这个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处于跟跑状态的山地城市,如何完成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关键一跃,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贵阳清醒地认识到,唯有选择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方能实现发展方式质的飞越。

  路在何方?偏居中国西南,被青山绿水遮掩下的贵阳,能否仿照硅谷那样成为中国大数据之都?答案已近在眼前。

  “大数据、大健康、文化旅游、现代山地农业、新型建材等五大新兴产业将成为贵阳市弯道取直、跨越发展的路径。”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说,贵阳将发展大数据作为守住“两条底线”、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

  2013年9月,贵阳与北京中关村“牵手”。以此为契机,全力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在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014年9月,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贵州、贵阳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自此具备强大的平台支撑,开启开放创新的新征程;

  2015年2月12日,经工信部批准,贵阳、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标志着“中国数谷”正式落户贵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数谷”贵阳创造出5个“中国首个”:即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首个政府数据开放式城市和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

  为更好地推动开放发展,贵阳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平台创优工程,打造开放贵阳升级版。

  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正加速向贵阳集聚,贵阳正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者和投资者的首选地。数据时代的无限机遇和无限前景,使贵阳正成为全球瞩目的智慧城市。

  如今,贵阳大数据产业已实现“核聚变式”增长:2015年,贵阳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916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占全省的比重约为45%,大数据及关联企业工商注册数较2014年增加1300余家。

  插上大数据这对发展的“翅膀”后,贵阳整体发展实力不断跃升: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1121.82亿元增加到2890.71亿元,年均增长15.1%,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经济排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24%提高到27.5%……

  大数据结合什么,就会带来这个领域的变革。贵阳致力于发展农业大数据,将有利于实现补扶贫短板和农产品销售问题短板,以及做成优质农产品长版的双重目标。

  生产端:“云端”会提示,生产全程可追溯

  “一屏在手,要啥都有。”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的大数据农业电商馆内,工作人员轻轻点击屏幕上的贵阳市花溪区一个茶叶示范基地,园区的概况、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及规划实施监控等多项数据一览无余。

  贵阳智慧农业云的展台前,点击打开环境监测版块,在1号育苗A区域搜索栏中输入“樱桃”,显示生长期为260天,空气温度18摄氏度,湿度75.4%,土壤水分20%……空气温度(一周、一月、一年)走势,开花期、结果期等全部数字呈现。

  在显示屏前你就清楚地知道这里樱桃的“一生”。

  已经上线的智慧农业生产管控服务平台,是贵阳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子平台,它为乌当区花卉基地示范园区等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供服务。通过部署在农业园区的终端传感器设备,将园区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湿度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收集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生产种植模型。

  贵阳市农委主任田平说,基于不同地区的气象、地理、农产品种植等因素,实时收集农情及农业环境监测数据,农户能够快速掌握实现农业病情、虫情、灾情、墒情等信息,帮助他们实施科学、高效种、养殖管理,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人力消耗和人为因素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这仅仅是大数据改变农业生产某个方面的微缩图景。对于一直困扰人们、阻碍农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如今在大数据的有力支撑下不再困难,安全生产、全程追溯不再是愿望。

  贵阳市修文县的猕猴桃常温下放40天不坏,一个能卖19块9毛。这到底是为什么?据贵阳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负责人冉崇岗介绍,原因就在于修文县的猕猴桃通过大数据严格把关,实行绿色种植,全程监管和可追溯。

  “有赖于大数据的支撑,贵阳农业在生产端逐步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把控,为农产品销售及后期质量追溯提供了保障。”贵阳市副市长刘玉海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