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重庆彭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16-12-16  来源:新农网
摘要:彭水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绿色、生态为本,鼓励和引导“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

 

  彭水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绿色、生态为本,鼓励和引导“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彭水是山地农业大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县委、县政府依托特色资源禀赋,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好产业牌,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脱贫增收,彭水特色产业正铺就一条脱贫路,让苗乡彭水致富画卷徐徐舒展。

  厘清思路:依托优势做强特色

  青山碧水,土壤肥沃,气候多样。自然资源及生态禀赋孕育着彭水独特绿色健康特色产业。

  但是,一度时期,山高坡陡的地理环境,加上人们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让彭水在产业发展上没有突破传统的模式,成为制约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短板。

  如何破除产业发展的“紧箍咒”?县委、县政府确定:坚持依托优势,打好生态牌、特色牌,让大山深山变成金山银山。怎么做?以实施精准扶贫为契机,通过产业扶贫持续深入推进,在所有贫困村分别建立1—2个能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主要产业,使全县70%的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有1个主要增收产业项目。

  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瞄准贫困人口,坚持因地制宜、优选产业,政府引导、贫困户为主的原则,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把各类资金和资源向贫困户倾斜,努力克服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强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能力。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立足农业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优化产业选择、培育带动主体、保证种源供给、加强产品营销、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为重点,注重效益,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地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产业。

  政府引导,贫困户为主。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充分发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让贫困户主动发展增收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夯实措施:落到点上定到根上

  润溪乡凉水村是整存脱贫村,在推进整村脱贫过程中,政府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将20万元的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养殖鱼类,让贫困户年底分红,真正让产业扶贫之“水”精准滴灌在贫困之“根”上,贫困户既实现短期脱贫越线,又能持续增收。

  和凉水村一样,彭水全县坚持优化产业选择、培育带动主体、加强产品营销、强化示范引领,将产业扶贫措施落到点上、扶到根上。

  加强组织,联动推进。成立产业扶贫工作组,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和“四个一”帮扶机制,扶贫工作队员与乡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同考核,扶贫验收不达标,帮扶单位与责任人员不脱钩。

  集中资金,投入推进。从落实专项发展资金、倾斜政策扶持、建立产业风险基金、加强示范引领等方面入手,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确保产业扶贫资金到位,全县统筹使用产业扶贫资金总额年均达1.5亿元左右。

  整合资源,合力实施。整合农业、国土、交通、水利、林业、科技、民政、教育、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产业路建设、农产品运输等难题。整合再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农户的产业技术培训,为产业扶贫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因地制宜,倾力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以“村有产业、户有项目”为目标,优化村级产业、分户增收项目,突出抓好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结合发展,以短养长、以长护短,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有效保持脱贫致富长效性。

  凸显效果:活了农业乐了农民

  2016年,彭水通过鼓励和扶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蔬菜、农家乐、中药材和山羊、土鸡等快速增收产业,发展油茶、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及生猪等长效产业,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广泛覆盖贫困村,特色效益农业给贫困户带来的变化正悄然发生。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活了农业、乐了农民。主打特色骨干产业红薯,全县种植面积巩固在30万亩以上,其中改良品种达18万亩,有加工企业200余家,年鲜薯加工量已超过16万吨。龙头企业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年加工鲜薯能力达1.5万吨,生产晶丝苕粉系列产品3000吨,带动近5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彭水还建起了自己的科研、育种、基地、加工、销售体系,成为全国丘陵地区红薯产业化样板。

  中蜂是彭水又一个叫得响的特色产业品牌。以“公司+股份合作社(联合社)+农场(蜂农)”的模式推进蜂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县保有中蜂量突破10.1万群,蜂蜜总产量1000余吨,使全县300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彭水正加紧促进区域间产业融合,着力把中蜂产品打造成为主导产业、富民产业、示范产业,加快彭水中华蜜蜂现代科技样板区建设。

  在此基础上,一些新兴特色产业也悄然兴起。如岩东建起秀珍菇基地200亩、龙塘乡建起100万袋食用菌示范基地,直接带动5个贫困村1000余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以太原碧水清泉渔业为引领的冷水生态鱼养殖产业辐射到全县10多个乡镇和石柱、武隆等周边区县。特色产业实现全县39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全覆盖,成为撬动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支点。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