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广东湛江徐闻:改水治旱换新天 现代农业风乍起

发布时间:2016-12-16  来源:新农网
摘要:每年小雪一过,特别是北方冰天雪地之时,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徐闻县农民兄弟们便格外忙碌和兴奋起来。 田间地头,到处是一堆堆刚摘下的新鲜瓜菜;国道县道,则停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加长大货车。经过一些时候的等待之后,大货车便满载绿色和喜悦,跨长江,越黄河

 

  每年小雪一过,特别是北方冰天雪地之时,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徐闻县农民兄弟们便格外忙碌和兴奋起来。

  田间地头,到处是一堆堆刚摘下的新鲜瓜菜;国道县道,则停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加长大货车。经过一些时候的等待之后,大货车便满载绿色和喜悦,跨长江,越黄河,一路绿灯,奔向重庆、武汉、上海、北京乃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短则十来个小时,多则三两天,这些绿油油、水灵灵的辣椒、青瓜、茄子、豆角、香葱、韭菜、甜玉米等,就顺利到达市民的餐桌上。据统计,去年徐闻冬种的瓜果就达38万亩,总产量90多万吨,总产值16亿多元,到徐闻运送果蔬的大货车多达三四万辆。

  曾经是十年九旱的徐闻县如今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北运菜基地,同时还是“中国菠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冬季蔬菜龙头县”、“中国无公害果菜十强县”、“中国南珠最大生产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

  给徐闻带来巨变、让徐闻改换新天的,源自十八年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一项“改水治旱”的重大决策。

  当年“火烧坡” 如今“金银窝”

  “徐闻地处雷州半岛,三面环海,龟背地形,下的雨很快就流走,因此自古以来十年九旱”;“虽然每年台风都会带来雨水,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8--10月间,其它月份却长时间无雨”;“空有肥沃的红土地,只能勉强温饱”、“只要有水,插根筷子都能长出芽来,关键是要把水留住”……水!水!!水!!!采访中,记者听当地干群提得多的就是这里曾经的苦旱和如今的不怕旱。因为缺水,徐闻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赤地千里,长期以来只能种植低值耐旱作物,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制,令历任主政者寝食难安。

  曾任徐闻县委书记、后来出任湛江市农委主任的朱华生曾经对人说起过一件事。有一天,正值久旱不雨,他出差回到徐闻老家,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听见窗外树叶沙沙作响,以为雨要来了,高兴得不得了,便赶紧爬起来,走到院子里,手搭凉棚,久久仰望夜空,可是,水在哪里呢?他盼了一整夜,直到天大亮,老天还是雨意全无。

  雷州半岛干旱缺水像一块烙铁搁在广东省主要领导的心里。1998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在湛江召开现场办公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在会上作出“实施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决策和“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善生态调结构”的决定。

  19.8亿元改水治旱资金迅速到位。

  扩库:以大水桥水库等为重点,53宗大中小型水库高质量地完成了扩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县水库库容量由2.5亿立方增加到3.7亿立方,增加了近50%的蓄水量;硬渠:整治引水渠系822公里,防渗渠道1116公里,加固达标海堤38公里;打井:钻打机井38745眼,建设提水工程16宗。全县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7.81万亩,总灌溉面积达到77.3万亩,灌溉率超过七成,许多高台地、“望天田”得到了灌溉,农业生产条件显着改善。

  有了遍布全县的“大水缸”和星罗棋布的井群,同样是十年九旱,徐闻的农业生产几乎不受影响,基本上能保证旱涝保收,惠及15个乡镇(街道)50多万农民。“老百姓再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喽”,陪同的县政协副主席、县农业局局长杨仕煌感慨不已,“这不,去年徐闻遭遇大旱情,省气象局发布红色警报。省领导赶到徐闻,商讨抗旱事宜。到了一看,遍地绿意葱茏,哪里有半点干旱的迹象?一深究,是十多年来的改水治旱发挥了威力,悬着的一颗心顿时放下了。”

  “走,带你们去看看当年的‘火烧坡’,如今的‘金银窝’。”老杨兴致越来越高。说话间,车子拐上一条双车道的水泥机耕路,左边一大片嫩绿的葛薯地,一男一女正拿着电动除藤机,替葛薯剪花除藤;右边一大群黑山羊,正披着夕阳的余晖,“咩咩”地叫着,大摇大摆地向人群走来。

  老杨念兹在兹的“火烧坡”,乃一处有名的荒地。“火烧坡”农地面积2.5万多亩,涉及周边农户18500余人。因为缺水,从古至今,老百姓只能种植甘蔗、木薯、香茅之类的耐旱作物,但效益很低,亩产不足千元,人均收入不到3500元。利用省市支持的改水资金,当年担任城南乡乡长的老杨,带领大伙,硬是在这里打出大小机井1650余口,让所有的农田都得到了灌溉。而这里,亦逐步发展成为“南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这里又建起1.84万亩反季节北运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韭菜、大叶菜类等,亩产达到8000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0元,八成以上的村民都盖起了小洋楼——后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辣椒楼”“香蕉楼”、“菠萝楼”……赫赫有名的博爱村、角厢村等6个自然村还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苞萝园村和灵山宫村则被评为“广东省生态文明村”。

  日前,新任湛江市委书记魏宏广又率队到徐闻调研水利建设,进一步提出“扩库硬渠建山塘”,动员群众开发山塘来蓄水,并通过退耕、退塘还林,改造林相,涵养水源,从根本上改变雷州半岛干旱的局面。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初露端倪

  水是生命之源,饱受干旱之苦的徐闻人更懂得水的珍贵。

  在徐闻,记者见到,几乎所有的农地里,都布有或粗或细的水管。这么大面积、密集地布设水管进行灌溉种植,在我国其他农业产区还极为少见。刚刚卸任主管农业副县长的徐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兰介绍,通过喷灌或滴灌,徐闻农业用水节约率普遍在六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5%,而且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浇灌、精准施肥。

  在福民公司果菜种植基地,2000亩连片木瓜长势喜人,挂果良好。远在南宁的邢老板听说记者一行到来,立马用手机启动“云平台智能农业监控系统”,为我们演示了远程遥控水肥一体化滴灌种植方式。不到一分钟,沿着木瓜树一路铺排的黑色胶管便齐齐渗出水来,很快就湿润了树周围的土地。原来,这是他小孩几年前去以色列学习而带回的新节水技术和智能农业理念。一句话,以前是浇地,现在是浇作物。

  为了节约用水,徐闻全县农田广泛应用喷灌、滴灌、微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节水灌溉面积由当初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40万亩,其中喷滴灌和水肥一体化28万亩、淋灌7万亩、地膜覆盖5万亩。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