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北京:2015-2016年度房山区“最美乡村”评选结果揭晓

发布时间:2017-01-07  来源:新农网
摘要:2015-2016年度房山区“最美乡村”评选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的评选标准,采取纸质评

  2015-2016年度房山区“最美乡村”评选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的评选标准,采取纸质评选、网络评选、专家评选三种评选方式,经过综合考核评审,张坊镇瓦沟村、十渡镇西太平村、史家营乡莲花庵村、佛子庄乡佛子庄村、周口店镇娄子水村被评为2015-2016年度房山区“最美乡村”。至此,我区共有 24个乡村被评为房山区“最美乡村”。房山区农委也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大力推动我区最美乡村建设,助力“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

  张坊镇瓦沟村

  一、基本情况

  瓦沟村地处京郊西南,位于张坊镇仙栖谷沟域内,距张坊镇政府7.5公里,村域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共有287户,696人,有劳动力426人。村内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是城市人群避暑休闲的胜地,是通往国家三A级景区仙栖洞溶洞群的必经之路。

  二、生产美

  瓦沟村党委班子充分考虑本村的实际情况,结合积极推进沟域经济总体规划的思路,依托沟域内丰富的蜜蜂资源,鼓励农户开发蜜蜂园。以村内现有资源为载体,将蜜蜂养殖、蜂房参观、蜜蜂写生、蜂疗养生等科普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建设蜂疗养生活力馆。在村党委班子的领导下,目前完成主体工程、科普园、文化长廊、环园水系、环境绿化美化、相关配套设施等工程,带动农户120户,户均增收1200元;利用沟域内弱碱性土壤的特点,开发米菊茶园,大规模种植高效益的米菊茶,建设品茶楼,打造沟域茶文化。目前,米菊茶种植面积300亩,实现年产值80万元。

  三、生活美

  山区险户搬迁政策的实施,改善了瓦沟的村容村貌,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有新建蓄水池、太阳能热水器、稳定入户电源、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太阳能供暖。并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的设施和场所。村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医疗、文化等设施齐全,有线电视入户100%以上,互联网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6%。一幢幢二层别墅和五间平房小院,独具特色的山间民居,给整个村子都带来了新的形象,俨然成为山区的一抹异彩。同时也让过往的游客,不禁要驻足,深入村子,感受新农村建设带给百姓生活的改变。搬迁工作使瓦沟在山区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通过沟域经济的建设,带动瓦沟农户的就业,村民增收效果明显,使瓦沟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纯收入达到6712万元。

  四、环境美

  村内环境管护机制健全,成立一支专业保洁队,每天负责村内卫生管护工作,村内无乱堆乱放现象,生活垃圾实现了分类处理。

  五、人文美

  村内有很多景点如:蜜蜂文化科普园、金鸡岭生态观光园、月亮湖。还很多带有神奇色彩的自然景观如:南天门、金龟坨磨盘沟、夫妻石、石人栈、卧龙坨等,每个景观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该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一镇两区”的发展战略,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民主,密切干群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近几年内无群访、越级访事件发生。良好的党风带动了良好民风,瓦沟村民风淳朴、家庭和睦、社会稳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待人热情,多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信访案件等问题。

  十渡镇西太平村

  一、基本情况

  西太平村坐落于于十渡镇西北部,村域面积7.9平方公里,有17万立方的山泉水库一座,养殖冷水鱼3万余斤,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村现有村民农户169户,368人,居民户73户,92人,党员35名,低保户8户。党支部以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实施富民强村战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创先争优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平台,落实好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各项惠农政策。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党委政府制定的“绿野花谷,生态富民”的战略方针;为我村的旅游的产业发展、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创最美的乡村。

  曾受表彰奖励情况:连续被十渡镇党委评为五好党支部;2010年被评为房山区五好党支部;2010年被评为北京郊区生态村;2010-2011年被评为十渡镇新农村建设文明村;2012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

  主要事迹:西太平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委政府制度,规划好村内发展方向。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制度及程序办理。加强廉政党设和为民办实事教育。2011-2015年完成险户搬迁和危房改造。街道改造5000余米,硬化路面13000㎡,安装安全防护栏杆3100米,协助党委政府完成低效林改造1000亩,5公里村内道路拓宽任务,完成了太行山京津风沙源造林5500余亩,绿化美化2500米,解决了村内安全饮水问题,架设各种管线11000余米,2015年完成了160户冬季煤改电取暖任务,解决冬季村民取暖问题,完成高低压线路改造工程。2016年正在实施10平方公里小流域项目,一事一议排水工程. 全村上下正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抢抓新一轮机遇,,开拓创新求发展,创新争优促发展,为实现党委政府制定的“绿野花谷、生态富民”,“好山、好水、好十渡”的梦想,为把我村变成和谐靓丽富裕文明的最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解决阻碍村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西太平村从改善民生抓手,抢抓泥石流 皮区的险房安置政策,与2011年-2015年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建设工程基本全部完工。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西太平村在产业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生产美

  西太平地处十渡镇,为实施“好山、好水、好十渡”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产业带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因地制宜,结合山水景观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产业。对阻碍西太平村经济发展的原开发旅游合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合同争议问题,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修建了太平瑶池步道,完善了西太平村200亩核桃园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西太平村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争取项目的扶持,加大基础实施建设,切实劳动力的不同的特点,安排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冬闲时间,集中组织村民开展民俗旅游宣传、学习培养服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村民的从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为创建学习型村庄搭建平台,注入活力,为下一步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做好了铺垫。

  三、生活美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同时,西太平村以改善民生为抓手,抢抓北京市险户搬迁政策的机遇,于2012-2015完成了险户搬迁和危房改造160户,15000㎡,民居建设改造本着与生态相融合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工程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彻底改变了村民原始的居住条件。同时对街道进行加宽,安装安全护栏,路面硬化,改变了雨天两脚泥,运输靠人背的现象。

  西太平村将建设成为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新型农村社区,真正实现农村社区“产业发展、就业充分、环境宜居、住房舒适、设施完善、管理民主、文明和协”的宏伟目标。

  四、环境美

  西太平村绿水青山,沟谷交错,植被茂盛,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水资源丰富,有17万立方的山泉水库一座,常年涓涓流水,尤其是在雨季,叠瀑分布于沟谷之间,形成一道风景线。水库里有各种冷水鱼。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清风送爽,秋赏柿林绚丽,冬观瑞奇景和冰瀑,美不胜收。近年来,围绕解决民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村内路面全部实施硬化,街道绿化美化,荒山造林5500余亩,组建5人的环卫队伍,通过环境整治,实现了村落整洁,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在绿色的环抱之中,新颖的民居,完美的融入到优雅的生态环境中,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五、人文美

  西太平村村风淳朴,邻里和谐,支部的战斗堡垒和的先锋带头作用过硬,干群关系融洽,管理民主,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历届两委换届中无违法违纪现象,没有群访、越级访和党员违纪情况,无重大刑事案件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村委会有益民书屋、数字影院等文化设施。

  村民崇尚道德,文明有礼,拒绝黄赌毒及封建迷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每逢节假日还自发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体活动,扭秧歌、跳广场舞,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和谐氛围。

  近年来西太平村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正向着旅游产业方向发展,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事必躬亲,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用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和谐靓丽文明富裕的最美乡村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史家营乡莲花庵村

  一、基本情况

  莲花庵村位于房山区北部史家营乡,距区政府79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著名的百花山景区在该村管辖范围内,现有人口1360人,其中农户928人,非农户432人。该村2010年前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以后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争取成为主导产业,初见成效。

  二、生产美

  全村耕地1200亩,田间路纵横交错,村民到田间劳动都能够车装车运,改变了传统人背高驼,减轻了劳动强度。粮蔬种植安全不用化肥,一概用有机肥,收获的粮蔬均为绿色有机食品,自食自用,十分有益身体健康。村组织了农林队,在集体梨园里或其它农用田地里进行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各季节的农事活动。在生态林边缘修剪树枝、清理杂物、垒坎砌墙、补植苗木,农林队队员们个个穿着后背印有生态管护的马甲,远远望去像一朵朵闪动的开放在草丛中的山丹花。农林队的队员们在集体劳动时尽管挥汗如雨,尽管寒气逼人,但边劳作,边调侃,偶或有人哼唱几句山梆子戏,一年四季,三百多个工作日是一册新时代农民劳动的画册。他们不再是为养家糊口,为填饱肚子而劳作的旧时农民,而是新时期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工作的新式农民,他们同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享受着领工资,上五险,有假期的待遇。这是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为农民带来的福祉。

  三、生活美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环境整治工作为村民营造了安全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村里安装了监控设施,加强了社会治安专管员和联防队队伍建设,根据本地区和本村实际情况加强群防群治、警民联防工作,使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健全治保民调队伍建设,有效地解决矛盾、调处纠纷二十多件,一年中来无群体上访或个人上访事件。村内清洁队每天清扫街道,每天清运垃圾。植树造林,矿山恢复工作也完成了年内任务目标,植树20000株,矿山恢复8000平米。本村在2015年又投资维修和完善了数字影院、益民书屋、农民健身广场等多项便民服务场所,使村民的文化政治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落实好惠民政策,对节能保温,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认真组织,有效实施,村民得到了实惠。

  四、环境美

  该村地处京西百花山东南麓,距北京城区90公里,距区政府70公里,属中山区,海拔高度自900——1991米。村处群山环抱中,散列型聚落。土壤为山地棕壤,动植物资源丰富。耕地933.75亩,煤炭资源丰富,盛产优质无烟煤。煤炭储量较丰富,石灰岩(水食堂)等。 动物166种,植物811种。气候凉爽,空气新鲜。著名百花山在本村辖区内,其上显光禅寺为历史文物。百花山景区具有花、路、云、光、寺五大景观。因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生态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自古就是京郊旅游观赏、避暑度假的胜地,四季景致皆不同,日出云海百花盛,被誉为“京郊生态名山,人类绿色家园”,有“仙山神韵,上帝花园”之美誉。百花山多奇峰怪石,如仙人桥,望海石等。它们多系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冰劈岩柱,冰缘城堡。山上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良。

  五、人文美

  莲花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全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莲花庵创造性地开展了评选十户“家庭和谐文明户”、“五名孝子”、“五名好媳妇”、的“十五”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与推广,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的良好社会风气,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程度,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莲花庵村把科学发展、引导村民致富奔小康作为“十五”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致富能手”、“小康示范户”等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依托创建加快发展村域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佛子庄乡佛子庄村

  一、基本情况

  佛子庄村位于房山区西北部,村域面积9.2平方公里,东至黑龙关,南至下英水,西至红煤厂。佛子庄村位于大石河北岸,依山傍水,村址海拔170米。现有人口903户、人口1791人。特产有柿子、核桃、花椒等。近几年通过绿化工程的实施,栽植了大量的侧柏、火炬等树种,村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佛子庄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生产美

  在涝儿台建了12个温室大棚,安装了节水灌溉设备,着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搞特种种植,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新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拓展。

  佛子庄村的发展定位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近些年在村南种植了3000亩的经济林、种植了蓝莓、樱桃、雪桃、香白杏等特色果品,目前果园已经初具规模。在村二道沟建设有民俗接待三合院。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较好地体现了“人文、科技、绿色”的特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生活美

  村民生活方式文明。制定了《佛子庄村村规民约》。村民生活文明有序,无讲求排场、奢侈浪费等不良现象。

  四、环境美

  1、村庄绿化美化良好。实施了大石河佛子庄乡段河道治理工程,促进河道畅通和美化;村内建有公园两座,为村民休闲提供了场所。

  2、民居建设富有特色。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外墙保温等工程,使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3、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积极推进“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号召村民使用低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没有使用烟煤、秸秆焚烧等情况,明显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五、人文美

  1、道德风尚良好。佛子庄村民风淳朴,团结友爱,互助互敬,邻里和谐。

  2、干群关系融洽。村内各种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办事效率高,清真廉洁,公正公平,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文化活动健康。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建有文化活动大院一座,供给村民日常文体活动如图书阅览、打乒乓球、棋牌等。建有室外健身场两处,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周口店镇娄子水村

  一、基本情况

  娄子水村位于周口店镇西南3公里处,是一个三面环山、两河交汇的秀美村庄。全村占地13820亩,其中7960亩山场、2000亩平原绿化、1200亩果园、40亩路旁绿化,村中建有休闲健身公园2座。全村户籍人口3896人,村民人均收入9180元。2008年被列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设点单位,2010年以来多次获得房山区文明村、五好支部称号。

  二、生产美

  2010年以来娄子水村响应市区号召,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闭淘汰了落后企业,发展了多品种观光采摘果园500亩,着力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引进红酒庄园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种植酿酒葡萄750亩;引进欧典木业公司利用化工厂、纯碱厂废旧厂房建设互联网+项目“大家据文化小镇”,落实投资2000万元,目前酒店、展厅已基本装修完成。近年来,根据本村实际,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开发庄公院景区,目前已完成前山1500米步道硬化、后山3800米行车应急通道、供电线路、1000立方米蓄水池、600方蓄水池各一座;开出山野步道基础5200米;栽种玫瑰7万株、木槿5000株、芍药5万株,完成了景区控规设计策划。同时,近几年全村实施平原造林2000余亩,并成立了林业管护农场4个,加强平原造林林木管理。

  目前,娄子水村产业发展科学、现代农业特征突出,村民就业工资性收入年增长比例超10%。

  三、生活美

  娄子水村村内交通便利,村南、村北公路贯穿全境;超市三家,购物方便;建有太阳能浴室,可容纳100人同时洗浴;村内建有益农书屋、文化活动站、数字影院以及四座健身广场,宽带通、联通、歌华网络入户95%;基础养老金、村民福利养老金、新农合、低保均处于全镇前列。村庄实现社区化管理,村民生活文明有序、村风积极向上。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镇前列,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享受平原造林土地流转费和生态林补偿款。村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1万元。

  四、环境美

  娄子水村村庄道路两侧和公园绿地绿化达到40余亩,无乱堆乱放现向,实现了街道保洁、垃圾及时清运;安装太阳能路灯330盏、热水器600余个,空气能取暖100余家。村庄民居坚持规划先行,无违法建设,村民院落干净整洁并绿化美化。村内道路通畅整洁、污水统一排放处理、公厕健全、建设设施完备,无秸秆焚烧现像,减煤换煤推动有利,能够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五、人文美

  娄子水村干群关系融洽,党组织执政能力强,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干部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管理民主、廉洁奉公;两委换届无违法违纪,一次成功;最近两三年内无群体访、越级访,党员干部无违法违纪行为。道德风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违反计划生育问题,多次被推荐为首都文明村。村内建有文化活动站、数字影院、益民书屋等文化设施,自己拥有50人的广场舞表演队,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每年不少于10场,积极组织乒乓球、登山比赛等活动,群众文艺活动丰富,无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对村内庄公院文物保护利用到位。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