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甘肃定西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新农网
摘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类型形成了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和第一。同时,全市

 

甘肃定西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休博会定西馆一瞥。

  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类型形成了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和第一。同时,全市多年生优质牧草达到300多万亩,玉米秸秆资源400多万吨,发展草食畜牧业优势明显。

  定西大气、水源、土壤清洁无污染,为发展蔬菜、花卉、小杂粮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因绿色天然而备受青睐。而我省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定西人民期盼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建成通水、二期开工建设,也让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农业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十二五”以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牧业大市、高原夏菜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深化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

  说起马铃薯,就不能不说定西。定西种植马铃薯不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及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薯都”。

  从“救命粮”到“致富薯”,马铃薯实现了华丽的蜕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小的土豆成为上百亿元的大产业,呈现出精深加工能力明显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地域品牌优势逐步显现等发展态势。探究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路径,也成为我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产业升级中,马铃薯与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果也日益丰厚。近年来,定西市依托市农科院、腾胜集团、圣大方舟、巨鹏食品组建成立了马铃薯、马铃薯淀粉加工、马铃薯变性淀粉、马铃薯与特色果蔬速冻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圣大方舟新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变性淀粉工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并推荐申报国家级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至今,已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6个,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产品5个,拥有甘肃名牌产品企业6家。“定西马铃薯”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面对马铃薯主食化这一大课题,定西市也期待着“土蛋蛋”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在定西市,各项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着。一方面,他们积极争取农业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化开发试点项目,重点开发马铃薯面条、馒头、清真薯馕等马铃薯主食产品;另一方面,为保证马铃薯主食化有充足的原料来源,定西市积极开展马铃薯草膜三覆盖,一年两季粮蔬高效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亩平均产量达到3577.3公斤,仅一季马铃薯种植亩收益1万元以上。

  在刚闭幕的2016第二届中国西部(兰州)休闲博览会暨首届农产品交易会上,由陇西清吉、巨鹏食品、薯香园、沁园春等企业带来的马铃薯馒头、饼干、桃酥等多样化主食化产品吸引了国内外参会嘉宾的一致好评,消费者也纷纷驻足品尝。

  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能够满足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的要求。据测算,一个3两重的马铃薯,可提供人体每天所需维生素C的45%、所需钾的21%,素有“地下苹果”之称。据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资料显示,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符合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消费理念。

  着力打造中药材“定西品牌”

  定西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据《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名医别录》等文献记载,所辖岷县生产的当归入药已有1700多年历史,世称“岷归”,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十方九用”之说,素有“岷归甲中华”和“中国妇科人参”之称。

  定西市之所以为“千年药乡”和“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是由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全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的垂直性、水平性特征都十分明显,海拔1420—3941米,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无霜期120—160天,年平均气温7℃,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同时,大气、水质、土壤均无污染。这些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与中药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和发育,也为开发绿色中药材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

  近年来,定西市在中医药产业领域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机遇,围绕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检测研发、交易等环节,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全力打造百亿元以上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定西市中药材加工方式已由传统的拣选、清洗、切制等方式,转变为中药材饮片精制、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和精深化加工,加工增值效益明显,中药材产业占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优势集中产区,农民种植中药材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在50%以上,渭源、漳县、岷县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6%、53%、57.8%,特别是在一些主产乡镇比重更高,岷县梅川镇达80%以上,陇西首阳镇达70%以上,还有些村药材收入几乎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

定西特色面食吸引众多观展群众驻足观看。

定西特色面食吸引众多观展群众驻足观看。

  推进“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步伐

  定西市拥有可利用草原903万亩,是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的原产地。2015年,定西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00万亩,种植燕麦、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20万亩,种植青饲玉米50万亩,年饲草总产量达到700万吨,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600万头(只),扶持建成了一批“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养殖为基础、规模养殖为重点、种养一体化的草牧业循环发展新格局,全市草牧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

  “十三五”期间,定西市将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行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的重大机遇,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并举、以草带畜、以草促畜”的总体思路,把草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首位产业,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草产业基地、“中国西部草都”。

  近年来,陇西县按照“以畜促草、以草带畜、草畜同步”的发展思路,以全省肉羊大县建设为契机,以发展草食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肉牛、肉羊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所辖渭源县将草牧业建设作为破解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瓶颈难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狠抓产业发展意见和牛、羊、猪、鸡四个专项规划落实,通过草牧业建设带动贫困乡镇、贫困村社、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贫困乡镇、贫困村社、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强化“高原夏菜”为主的蔬菜产业

  以“高原夏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是定西市禀赋资源,发挥优势,着力培育的又一重要特色产业。

  近年来,安定区按照基地化种植、无害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大力培育推广高原夏菜,呈现出区域内整村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态势。全区已形成以内官镇为中心,辐射香泉、符川、凤翔、团结等乡镇20多个村的标准化种植片带,建成蔬菜专业市场16个,蔬菜恒温保鲜库410多间,并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3个,有力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同时,着力打造蔬菜品牌,注册了“绿锐”“内官”等蔬菜产品商标。

  临洮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洋芋、蔬菜、花卉、畜牧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规模,实现了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了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蔬菜生产方面,上营乡下营村蒜苗、辛店欧黄家大蒜、太石水泉胡萝卜、龙门二十铺旱地辣椒、中铺弯腰子百合、新添崖湾韭菜,则在市场上搏出了名声。同时,作为临洮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花木产业,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产值近5亿元,重点发展紫斑牡丹、大丽花、兰花等地方特色花木,培育集鲜切花种植、良种繁育、苗木供应为一体的花木产业体系。

  漳县把发展高原夏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采取基地化种植、无害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形成了以新寺为中心,辐射武阳、三岔等乡镇的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态势。

  此外,提起漳县,就不得不说漳盐,2016年,漳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获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标志着漳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现中盐甘肃武阳盐化有限公司的产品朝多元化发展,主要有精制加碘盐、海藻加碘盐、无碘盐、畜牧盐、超细盐、洗浴盐、保健盐等多个品种。产品销售覆盖西北地区,还远销黑龙江、山西、陕西等地,并向全国辐射。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