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青海都兰县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助推枸杞产业提速转型

发布时间:2017-08-09  来源:新农网
摘要:都兰是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中心区,面临枸杞产业资源研发水平低、产业链条粗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都兰坚持问题导向,把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枸杞产业发展始末,以正确的理念倒逼问题解决,逐步迈上了枸杞产

  都兰是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中心区,面临枸杞产业资源研发水平低、产业链条粗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都兰坚持问题导向,把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枸杞产业发展始末,以正确的理念倒逼问题解决,逐步迈上了枸杞产业集聚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科院过程所、青海大学、省农科院等8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良种资源快繁、高效栽培、产品研发三大平台,构建了枸杞产业全链条的科技支撑体系。繁育了“柴杞系列”等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6%。林地耕作、病虫害防治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建成枸杞烘干线370条,产地初加工率达80%以上。研发了枸杞酒、枸杞籽油、果酒、枸杞茶等46个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贡献率达68%以上。创新融资机制,建立了县级投融资平台,为产业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完成72个村10682户164755.6亩土地确权登记公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规范化流转等工作稳步推进。


  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延伸。统筹布局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从事枸杞精深加工的企业有8家,年加工利用枸杞干果8500吨,加工转化率为33%。培育各类合作社84家,枸杞种植流转土地10.6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67%。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万吨,交易率达70.86%。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建成首个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连续两年举办枸杞文化旅游节,实现了枸杞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多维度、同步化推进。


  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节本增效。严控农业用水总量,配套滴灌设施近5万亩。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统防统治,配方肥、有机肥施用面积达16.17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9.3万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25%、38%。建成有机肥加工厂2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绿色、有机食品枸杞认证面积6.8万亩、3.2万亩,绿色食品以上基地覆盖面63%,柴达木枸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地理标志示范样本,完善《都兰县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有机枸杞生产操作规程》等,枸杞产品质量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开放发展,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完善了1212投入、金融扶持、土地使用、科技支撑四大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目前,大漠红、祥博、大青昆仑河等11家企业入驻加工园区,完成总投资达6.1亿元。年消化枸杞鲜果量达2.5万吨,枸杞果汁、枸杞酒、果酒等产品进入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营销网络建设,设立有机农产品销售窗口,超过20余家种植户开设销售网店。通过全产业链的开发,带动了流通加工、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2016年,翔宇、如田等企业出口有机枸杞实现创汇173万美元。


  共享发展,推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2707户农户参加企业或合作社经营。推进“耕在田、居在镇,基础设施城镇化”,核心种植区2个村、4个生产大队全部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党政军企共建项目,实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2016年,枸杞产业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万元,较全县平均水平高31%,哈西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突破了3.65万元。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