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新疆和静: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笑意浓

发布时间:2017-09-15  来源:新农网
摘要:聚焦“三农” 和静县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合作社各族社员“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利益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稳定在一起”的纽带作用,形成共同致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脱贫攻坚的主

  聚焦“三农”


  和静县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合作社各族社员“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利益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稳定在一起”的纽带作用,形成共同致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出啥远门。”8月6日,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查汗赛尔村村民哈坦木·吐逊笑着说。现在的哈坦木笑起来充满自信和阳光。


  哈坦木是土生土长的和静人,全家有5口人,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再加上母亲常年患病,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一直处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本可以外出打工增收的哈坦木只能待在家中。


  2010年11月,曾担任过村委会主任的吐尔江·沙吾提在村里成立了吐尔江兴旺种植养殖合作社。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吐尔江主动挑大梁当起了合作社的“领头雁”,集资建设了一个1.56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


  “入社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红,还能改良牛羊品种,腾出手的村民还能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吐尔江道出了合作社的好处。


  得知合作社成立的消息后,哈坦木第一个报名加入合作社。现在他还被合作社聘用为工作人员,平日里负责照看牛羊,还有固定的休息日。合作社的成立为像哈坦木这样的贫困村民打开了一扇增收的窗户。


  哈坦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的羊入股到合作社,每只羊每年可以从中分红150元,在合作社工作每天还有100元的工资。这样一来,一年的收入就能突破2万元,比过去一家人的总收入还高出许多。


  “有了固定的收入,平时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哈坦木对脱贫充满信心。


  哈坦木的脱贫动力来源于和静县推出的帮扶措施。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带领农牧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纽带。创新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作用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强带弱、强弱组合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养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已成立刺绣、旅游、林果、服装、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等651家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12.29亿元,入社社员7560户,占全县农户的35.36%,带动农户1万余


  户,其中少数民族户数占52%。


  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8月7日上午,和静县益丰农产品合作社的生产线上,技术骨干阿地力·吐尔地带领各族工友保养调试着机器,急匆匆赶来的合作社理事长王守林为大家送来了绿豆汤。


  “忙完这几天,王大哥就要陪我去提亲,我的女朋友还是王大哥给我介绍的,王守林就是我的亲大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阿地力深有感触地说。


  王守林与阿地力结缘的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2007年,家住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巴格基格代村的阿地力与母亲和哥哥生活在一起。由于哥哥身体不好,母亲只能一边照顾他,一边靠给别人打临工赚钱养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阿地力告别家人来到和静县找活干。没有一技之长的他,通过老乡介绍,在王守林的地里打临工。


  “那时就觉得这个小伙子老实肯干能吃苦,就一直让他跟着我干了。”王守林回忆说。


  在长期的交往中,王守林和阿地力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彼此当亲人看待。“王大哥在生活上很照顾我,怕我吃饭不方便,就给我买来新锅和米面油,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阿地力感激地说。


  2012年3月,阿地力的母亲得了胆结石住进医院,需要1万多元的手术费。当时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阿地力就给王守林打了电话,王守林当晚就带着钱从和静县赶到库尔勒市交清了手术费。做完手术后,王守林又买来羊肉和营养品,连着忙了好几天才离开。


  2013年,王守林带领阿地力和该村20余户各族村民成立了和静县益丰农产品合作社,并新建了一个脱水蔬菜加工厂。王守林鼓励阿地力多学技术,在汉族师傅手把手教导下,阿地力刻苦钻研技术,几年后,阿地力掌握了整套生产线的使用维修技术,和汉族师傅、各族工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厂里的员工有汉族、维吾尔族,有事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拿主意,就像一个大家庭。”阿地力说。


  现在阿地力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工资也从一开始的2000元涨到了6000元。合作社的脱水蔬菜远销到甘肃、江苏等地,年产值达500万元。同时,合作社还解决了100名各族村民的就业问题。


  和静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注重民族团结,广泛吸纳少数民族社员,并且通过合作社章程和社员协议书等方式,对全体社员在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使各族社员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实现了同发展、共受益。


  维护稳定的共同体


  8月8日一大早,和静县乃门莫敦镇古尔温苏村的海日古丽·艾则孜将制作好的旅游纪念品拿到和通苏木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海日古丽制作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花帽钥匙扣。


  “去年3月,我参加了为期20天的手工艺品培训班,现在一天下来我能做30多个小花帽,合作社提供所有原材料,以每个3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我们可以将材料带回家制作,一天下来少说也能收入近百元。”开朗的海日古丽侃侃而谈。


  在和通苏木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理事长张萍的鼓励下,海日古丽加入了合作社。时间一久,她和张萍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和通苏木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是一个由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构成的大家庭,现有社员225户,其中少数民族社员205户。合作社以生产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刺绣等为主,通过技能培训后上岗。


  “我能有今天,和张萍的帮助、带动是分不开的,她不仅是我的领导,还是我的好姐姐,现在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姐妹都加入了合作社,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了。”海日古丽说。


  张萍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周一举行升国旗唱国歌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宣讲是每次大会的必修课之一,每位社员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家园的安定与团结。合作社还有一些像海日古丽一样的人,曾经有过宗教极端思想倾向,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各民族社员在一起交往交流交融,把思想转化过来了。


  近年来,和静县立足做好“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去极端化、促进稳定”这篇大文章,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连续5年出台惠农政策,投入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每年合作社的增长数量近百家。各民族群众在利益共享中实现了共同致富,抵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