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两型”社会建设与"“两型”农业发展浅析

发布时间:2014-01-14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摘要:2007年12月,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对农业的发展理念、模式以及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

 

  2007年12月,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对农业的发展理念、模式以及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霞要任务。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确立节约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第二,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第三,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以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倡导适度、节俭、公平和绿色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生态的破坏。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62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 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可见,“两型”社会建设之重要和其含义之 宽泛。

  “两型”农业是由“两型”社会派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就是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 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 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 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等环保型技术,大力培养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资 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要 素,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的外部性负效应。

  一、发展“两型”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1)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建设“两型”社会,离不开占大部分地域空间和人口的农 村的“两型”化发展。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武汉城市圈又是全省的核心区域。2007年,武 汉城市圈人口占全省的51.5%,农业总产值占45.5%,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产业 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分工的深 化,农业的多功能性越来越明显。如何摆脱传统农业模式,走出一条城市圈现代农业发展 的新路,是“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试验区研究制定了《武汉城市圈农业产业一 体化实施方案》。重点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 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板块基地;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健全 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加快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

  (2)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中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贫乏, 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耕地面积人均不到1亩,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 的3/4左右,而且农村和农业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约占全省用水量的70%。但在广 大农村,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7%。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不到30%,磷肥利 用率不到15%,钾肥利用率仅30%左右。喷洒农药利用率仅30%。水、肥、药利用率都比 发达国家低20--.,40个百分点。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粮、棉、油、肉、蛋、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有 大量秸秆、畜禽粪便可以开发利用,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秸秆除直接作为农村生活燃料 外,开发利用率不到1%。这既是湖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湖北省“两型”社会 建设的潜力所在。

  (3)发展“两型”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 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 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那么“两型”社会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 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从“两型”社会建设角度看,目前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耕 地资源大量流失、水面逐年缩小,化肥农药等农资过量投入、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使“两型” 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163社会建设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2至2004年3年间,武汉市的耕地面积分别减少4.77千公顷、10.33千公顷和2.65千公顷,尽管政府采取了~系列土地管理保护措施,但从发展的趋势看,耕地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见下表,图)。 1990---2004年武汉市耕地变动情况表 (单位:千公顷) 化肥使用量(折纯) 147744 156812 160904 160584 161020 162269 158817 塑料薄膜使用量 7342 6327 6719 6764 6560 7817 7695 农药使用量 7297 7666 7787 7113 7640 7736 10442

  此外,随着大棚农业、地膜农业在农业生产中迅速普及,地膜污染也日益加剧,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向农村聚集,农村环境日益恶化,为“两型”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所以大力发展“两型”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两型”社会建设为“两型”农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武汉城市圈被赋予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可以围绕“两型”农业建设,在区域农业发展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试验和探索,积极寻求“两型”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同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对“三农”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多,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将会越来越健全。

  (1)探索建立区域产业统筹发展机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布局一体化。一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搞好产业板块连接,着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的优势,以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加工区等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以加工产业链为依托,带动城市圈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探索建立农产品快速聚散机制,有利于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一体化。一是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提升物流聚散功164 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 能,使之成为武汉城市圈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同时,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形成以大型 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销地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超市、集贸市场 等销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二是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 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 式,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三是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 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营销合作组织和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的 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合作机制,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应用一体化。一是加大农业科 技创新力度。大力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进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科技 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两型”农业建设的科技支撑。二是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农业技术。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着力推广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重点技术,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和投人品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三是加 快名特优种子种苗的繁育推广。加快名优蔬菜瓜果、名特水产、优良畜禽等农业种子种苗 的研发繁育和推广。四是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协作。加快农业科技交流平台建设,鼓励引 导武汉地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周边8城市兴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专家大院,使之成 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技术人才交流的重要载体。

  (4)探索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一是大力发展循 环农业。积极推广农田内循环模式、种养循环模式、生物链循环等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二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 物农药和新药械。鼓励使用生物有机肥和易降解农用薄膜。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切实加强 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三是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 用。积极推进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的肥料 化、饲料化、燃料化、材料化水平。四是加强新型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农村 户用沼气,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5)探索建立农业服务网络联动机制,着力推进农业服务一体化。一是构建动植物疫 病防控网络。建立城市圈疫情监测预警网络,组建区域化专业防治队伍,推进统防统治。 二是构建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统一的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积极探索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网络化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构建农业合作服务网络。扶 持发展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跨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 程度。

  (6)探索建立农业公共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公共资源利用一体化。一是推进 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城市圈农业信息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 通、资源共享,形成农业信息定期交流机制。二是推进农业执法资源共享。加强农业行政 执法协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作,推进农产品检测结果的互信互认,统一农产品市 场准入规则。三是推进农业招商资源共享。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协作,以武汉城市圈名义统 一对外招商;在项目推介上,将城市圈重大农业项目整体打包;在招商项目用地上,实行圈 内占补平衡或者以资金换土地的形式实现土地资源共享。 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165

  三、“两型”农业建设必将有力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1)认真组建水土资源保护体系,为“两型”社会建设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防止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向农外转移和流失,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基础性条件保障。二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提高耕地、水资源的利,}{j效率,从经济利益角度形成对耕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2)组织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休闲农业,使“两型”社会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一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进农田内循环、种养结合循环等循环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资源多级重复利用,减少环境压力和负荷。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种养业,建设生态旅游、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三大新型农业板块,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都市发展服务;建立各种轮作、问作、复种、套种等立体种植模式,实现种养结合,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以便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组织形成相生相克、互得益彰的农田生态群落结构,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和向环境排泄最小。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特色蔬菜、西甜瓜、奶牛、水禽、特种水产、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高效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深加工、精加工,着力打造乳制品、肉制品、禽类产品、粮食、油脂、饲料、蔬菜、水产八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工业园区,创造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牌,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和资源产出率。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加快乡村休闲游发展步伐,重点建设生态旅游,都市城郊休闲和农业旅游三大旅游休闲农业板块,着力推进乡村休闲游专业村建设,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

  (3)倡导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节约、环保的农村生态文明体系,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是倡导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系列节约型的生产技术,形成有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推广系列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时技术、节药技术、节肥技术、节种技术。二是在农村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文明的生活习惯,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大兴节俭之风,形成良好的生活文明习惯,建立有关卫生、文明的规章制度。三是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的新观念,建立新的环保型的能源体系。在农业生产中,提倡使用有机肥,降低农业生产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性;加强家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开发,大力实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提高户用沼气池的普及率;积极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治理粪便及污水工程,发展沼气发电和沼气管道网络,实施集中供能和沼气产业化经营,有效地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力Ⅱ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秸秆气化和集中供气,以及户用秸秆气化炉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风力提水、风力发电等,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四是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及清洁工程体系建设,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立法引导,限制乡村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倡导循环经济和循环农业发展;通过教育引导,改进和提升乡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实现庭院卫生整洁,环境美化、绿化;建设农村废弃物、农田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设施,加强生产、生活垃圾和向农村转移的城市垃圾的管理和处理;综合集成推广各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保证“两型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