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和任务 从机遇看,有五个有利条件(2)

发布时间:2014-01-17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 在总体思路上,要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科学把握一二三四五的指导思想。一是指把握一条主线,就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二是指围绕两个目标,就
 

  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

 

  在总体思路上,要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科学把握“一二三四五”的指导思想。“一”是指把握一条主线,就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二”是指围绕两个目标,就是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三”是指提高三个能力,就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四”是指促进四个化,就是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五”是指强化五个支撑,就是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

  在发展目标上,力争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着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着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在主要任务上,要努力促进“五大转变”

  一是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安全向总量安全、结构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安全和生态安全五个安全并重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总量安全,今后要在确保总量供给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向五个安全并重转变。要稳定发展粮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生产,提高单产;要顺应人民不断增长的营养产品消费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要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从满足国内需求和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出发,建立不同农产品分层分级安全目标,科学规划国内生产发展优先序,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产需缺口。

  二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兼业化的分散经营为主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我国国情出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速度要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相适应。按照种地与外出打工机会成本大致相当测算,目前我国北方种粮专业户的适度规模约为120亩,南方约为60亩。为此,一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根据新型经营主体的不同特性,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提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二要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着力构建市场和农民间的多形式载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要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提升基层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发挥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支持其参与良种示范、统防统治、沼气维护、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

  三是促进农业增长由依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向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技术集成、转化应用三大能力,加快建设科研、推广、新型农民三大人才队伍,统筹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资源利用升级、布局再平衡、贸易互补和农业标准化“五大战略”,切实把农业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要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四是促进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装备水平转变,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备的物质装备条件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重点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整合各方面建设资金,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培育一大批现代化养殖场。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形成稳定有保障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尽快突破农机化发展各项薄弱环节,力争尽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五是促进农业功能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为主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转变,真正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随着农业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的分工分业进程加快,新的产业型态不断涌现,现代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储运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提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收益分配比例,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要发挥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要深入挖掘农业的观光休闲、科学普及、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建设一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科普农业等园区,带动农业功能拓展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在政策取向上,要着力完善五大政策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要稳定农民直接补贴存量、调整增量,保持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种粮大户等扶持资金,强化农业生产支持;建立农业资源生态修复专项,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启动“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加速培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强化产粮大县奖励等奖补政策,划定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长期稳定不变,大幅增加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并继续对每年增产贡献较大的产粮大省、大县,根据其粮食产量、商品量给予额外奖励;建立农业“走出去”的资金支持渠道,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二是完善农业基本建设政策。在继续实施好种子工程、养殖业良种工程、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村沼气工程、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等现有专项的同时,当前重点要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农机化。在标准农田建设上,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在农业科技创新上,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和基础条件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实现重大突破。在农机化发展上,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农机作业的推广应用,加快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先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并积极推进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全程机械化。

  三是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要探索建立目标价格制度,研究将目前油料、棉花、食糖的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以目标价格补贴为主的调控政策,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补贴农民,减少对市场干预。要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坚持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临储政策向最低收购价转变,实行“两价合一”,更加突出价格信号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引导作用。要健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鼓励农产品网上交易、电子拍卖、远期、期货等机制创新,为包括生产者在内的市场主体提供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要探索建立调控目录制度,对于未纳入目录的,完全由市场调节,对于纳入目录的,明确保供稳价目标和各级政府责任,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体系。要健全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灵活利用关税配额、技术性措施,最大限度减轻进口冲击。

  四是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政策。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拓宽金融抵押物范围,积极探索农民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大中型农机具、订单等作为贷款抵押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适当提高保额标准、保费补贴比例和赔付率,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区域性主导产业保险,加快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兴办各类事业

  五是完善农业改革配套政策。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加快推动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积极争取配套政策。积极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转变、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由行政化向杠杆化转变,不断创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式。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