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北京:“微型战士”威力大玉米害虫无处逃

发布时间:2016-08-16  来源:新农网
摘要:杀灭害虫除了使用农药还有什么好办法?近年来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技术,在农业、林业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捕食螨对付红蜘蛛、啮小蜂消灭美国白蛾,用好这些天敌昆虫卫士,能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

  杀灭害虫除了使用农药还有什么好办法?近年来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技术,在农业、林业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捕食螨对付红蜘蛛、啮小蜂消灭美国白蛾,用好这些天敌昆虫卫士,能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北京盛夏的一场大雨过后,在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平头村经济合作社的玉米田里,几位身穿绿色制服的年轻人踏着泥水查看玉米墒情,并在有的玉米叶子背面用大头针别上一个白色的小纸袋。原来,这是北京市天敌繁育基地的技术员正在挂放赤眼蜂卵袋。有着“微型战士”美誉的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被当地农民称为专治玉米害虫的“天兵天将”。

  1、小小赤眼蜂将害虫消灭在卵期

  据了解,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其雌性成蜂喜欢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在害虫卵内孵化成幼虫,并以害虫卵液为营养,从而破坏了害虫卵的发育进程。当幼虫发育为成峰后,赤眼蜂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往返循环,达到了防治害虫的目的。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造成玉米减产、降低品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正是利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桃蛀螟等农田鳞翅目害虫。这项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防治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可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北京市植保站副站长杨建国告诉记者,玉米是北京市第一大种植作物,近几年,为确保玉米田赤眼蜂供应充足、防治效果稳定,市植保部门加强了赤眼蜂自动化、产业化生产能力以及应用技术水平研究,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产品也成为首个获得国家登记的天敌生物农药产品,可以为实现北京市到2020年农田化学农药使用总量控制在500吨(折百)这一减量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2、自动化繁育生产线年产300亿头

  走进位于密云区河南寨镇的北京市天敌繁育基地,只见一粒粒白色的“种子”随着机器的旋转,被装进特制的白色小纸袋,随后按照订单打包装箱,将被运往目的地。纸袋中的一粒粒“种子”内就蕴藏着为庄稼消灭害虫的赤眼蜂“宝宝”。

  北京市益环天敌农业技术服务公司高级农艺师张宁告诉记者,赤眼蜂喜欢寄生玉米螟卵,因此,技术人员根据赤眼蜂的这种系列繁殖特性,选择个头大、营养丰富的柞蚕蛾卵作为赤眼蜂的“产房”。记者看到一排排挂满柞蚕茧的产床上,雌蚕蛾已经结束产卵,为繁育基地大量繁殖赤眼蜂做好了前期准备。

  据张宁介绍,北京市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赤眼蜂利用以及繁育技术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但是,以往由于无法突破规模化生产以及产品储存、包装、运输环节的技术瓶颈,因此与大面积防治的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每年推广面积仅占当时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10%。近几年,通过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实现了赤眼蜂的自动化、产业化繁育,攻克了赤眼蜂产品储存、包装及运输等方面的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10余项国家专利,组装了1条赤眼蜂自动化繁育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年生产能力达300亿头,不仅可以满足全市玉米田的农药减量控害工作需要,产品还销往河北、天津、山东等地。

  3、一袋3元钱羽化1万头节药省工

  据北京市农业局植保站专家介绍,一袋天敌产品的价格仅为3元钱,约可羽化1万头赤眼蜂。在采用赤眼蜂防治以玉米螟为主的农田时,可在玉米螟产卵初盛期,通过挂放赤眼蜂杀虫卵袋,释放赤眼蜂1~3次,每亩每次施放1万~2万头;防治玉米螟和桃蛀螟混合发生的农田时,可挂放赤眼蜂3~5次,每亩每次放蜂2万~3万头。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而且大量节省农民在防治方面的用工。

  北京市农业局植保站粮经科科长董杰告诉记者,2015年北京市针对二代玉米螟统一开展了释放赤眼蜂工作,全市防治面积80.82万亩,共释放赤眼蜂92.5亿头,基本实现全市全覆盖,有效控制了玉米螟危害,据统计,利用此项技术共节省化学农药202吨,今年将在京郊继续推广应用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为核心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进一步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安全。

  记者了解到,赤眼蜂是目前我国应用得最好、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天敌昆虫,近年来全国已累计应用5亿亩,尤其在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小小赤眼蜂为防治玉米螟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