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河南:千年息县坡脱贫办法多

发布时间:2016-11-28  来源:新农网
摘要:自古人说“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自中央擂响脱贫攻坚战鼓以来,息县主动更新思想,积极转变观念,科学确立了打造“中国主食厨房”的发展战略,率领70余万息县人民战天斗地,在这块千年富庶的息县坡上,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A稻田扮靓月儿湾 秋日的孙

  自古人说“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自中央擂响脱贫攻坚战鼓以来,息县主动更新思想,积极转变观念,科学确立了打造“中国主食厨房”的发展战略,率领70余万息县人民战天斗地,在这块千年富庶的息县坡上,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A稻田扮靓月儿湾

  秋日的孙庙乡月儿湾村,农家小院,白墙黑瓦,精美别致;阡陌纵横,柳绿稻黄,满眼风光。曲折的小水渠,蜿蜒的水泥路,串起千家万户。

  然而两年前这儿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年年水患,群众一直生活艰难,多半没有脱贫。

  “出去多年后,回来看到村里依然是一穷二白,心里很不是滋味。”陈涛是地道的月儿湾人,在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的他,于2014年毅然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陈涛创办了信阳淮农农业发展公司,提出了“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决心打造一座叫响中原的万亩稻田主题文化公园。

  他先后投入2000万元,修了3500米的机耕路,打了6口机井,改造170多亩坑塘,流转了2300亩土地。村民们拿到土地流转金后,还到陈涛的公司里打工挣钱,一年多时间,仅给村民工资一项就达340余万元。

  陈涛不仅给村里“输血”,还教会乡亲们自己“造血”。在他的引导下,村民们完全不施用化肥、农药,种植出有机水稻,由公司全部收购,市场上卖到20元一公斤。

  他利用农村丰富的水稻秸秆资源,建立草编艺术中心,培训村民搞草编艺术加工,一方面化解了政府禁烧秸秆的难题,另一方面增加了村民收入,更为到这里游玩的客人增添了游乐设施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纪念品。

  如今,月儿湾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些用稻草编织的玩偶,有十几米长的草编巨龙,有笑容可掬的财神爷,还有正抬着花轿吹吹打打迎娶新娘的鼓乐班子,一个个逼真的卡通造型,喜洋洋与灰太狼、光头强、熊大、熊二、恐龙、大嘴猴,尤其让小朋友们流连忘返……

  “原来5000元都没人买的老宅子,自从陈涛的稻田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开建后,现在5万元村民都不愿意卖。如今,已经有9户村民在改建自己家的房子,搞起农家乐,接待游客吃饭住宿,增收致富。”村干部董善中告诉记者,“月儿湾村民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宽阔……”

  B循环农业生态钱

  养猪场里喂养着大白鹅,莲藕地里长鱼虾,家家沼气免费用,农民变工人……这些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事情,信阳明德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却都让它变成了现实,依靠“循环农业”让农民挣上了“生态钱”。

  9月7日,在息县项店镇黄围孜村,公司负责人谷春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在养猪场里喂鹅,每年除草的费用就能节约3万多元;建起沼气站后,猪场的照明、供暖什么的就都解决了;而沼液、沼渣可以种树、种莲藕,树木和莲藕既能净化空气、水质,还能观赏、卖钱。”

  “沼气站建好后,公司为附近村民组铺设了管道,连燃气灶都给我们买好了,让大家免费用。”养殖工人刘从彦介绍,“这样使村民和公司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公司一年比一年发展壮大,群众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村支书张姚明心里也有一笔账:“好多贫困户都是没有或缺少劳动力的,现在土地流转一亩800元,再加上村民在公司打工工资每月2000元左右,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就有指望了!”

  “我们的定位是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在以畜禽养殖、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已经基本形成,下一步计划再流转2500亩土地,真正把黄围孜村打造成一个大型旅游、餐饮、种植、养殖生态农庄。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福!”谷春节兴奋地说。

  C产业扶贫蹚新路

  在息县郑寨村,憨厚老实的贫困户陈天福指着自家鸡圈里正争相抢食的一群乌骨鸡高兴地说:“这批乌骨鸡是从湖南引进的,长势特别好,除去贷款购买饲料和护理花去的钱,预计能挣16万多元。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我就可以自己建个养鸡场,还能帮助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陈天福是息县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受益贫困户中的一个。“扶贫就是要让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因此发展产业是实现真脱贫的核心,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谈到产业扶贫,息县县长赵君峰深有感触。

  息县是农业大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而且很多贫困户因为劳动力不足甚至无劳动能力的问题,导致手中土地等生产要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据此,息县因地制宜,借助利好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优先流转劳动力不足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土地,或是采取托管帮扶的模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各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

  息县五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用来种植蔬菜、甘蔗、弱筋小麦等,合作社聘用21家贫困户的27名贫困村民参与农田管理,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一举脱贫。

  息县临河乡把属于乡集体资产的农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承包给淮河生态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政府让利部分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使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股东”,与合作社一起致富。

  在息县富利源纸制品公司,53岁的张大姐正在为切纸做最后的包装,谈及自己的新工作,张大姐十分满意:“这个厂就在我们村,上班按件记工还自由,我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

  在县里的引导下,富利源纸制品、四通面业、恒泰面业等企业都把厂房建在乡镇、甚至是贫困村,吸纳3个贫困村35户贫困劳动力进厂务工,让他们就地就近就业。群众自编的一首打油诗道出他们的心声:“门口务工就是好,兼顾庄稼和老小,转移就业一个人,全家就都脱贫了。”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