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云南隆阳区:喜看农家桑蚕熟

发布时间:2017-06-30  来源:新农网
摘要:5月,八鸭塘基地的桑葚成熟了蚕桑产品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 去年以来,隆阳区西邑乡党委、1212充分发挥西邑“隆阳区蚕桑第一乡”的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龙头带动、文旅结合,做大产业规模、做深产品加工、做响产业品牌,逐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蚕桑产业成为一张

云南隆阳区:喜看农家桑蚕熟


5月,八鸭塘基地的桑葚成熟了蚕桑产品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

 

  去年以来,隆阳区西邑乡党委、1212充分发挥西邑“隆阳区蚕桑第一乡”的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龙头带动、文旅结合,做大产业规模、做深产品加工、做响产业品牌,逐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蚕桑产业成为一张靓丽的绿色环保名片。

 

  土地流转 做大产业规模

 

  进入6月,骄阳似火。西邑乡补麻村党总支书记吴炳玉正坐在段宏丰家一棵核桃树下纳凉,核桃树枝干如盖,遮挡了整个院子。

 

  他俩是村里最早一批承包土地种植桑树的,也是最早一批靠着发展蚕桑产业脱贫致富的村民。2002年,在村委会的牵头下,补麻村集中连片流转了1200亩旱地,发展蚕桑产业。当年,吴炳玉承包了14亩,段宏丰承包了18亩,与他们一起承包的还有85户村民和村庄附近的康复农场。

 

  “我们这片‘小基地’的师傅是村边那块‘大基地……”吴炳玉说。西邑乡武装部长李薛蛟解释:“吴支书说的‘大基地’,是2001年西邑乡打造八鸭塘蚕桑基地时,流转了2400多亩土地,还通过引进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大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桑苗、小蚕和技术,补助蚕房建设,实行保护价收购。”

 

  吴炳玉说,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对了,“我们流转的都是广种薄收的旱地,一年只能种一季包谷,满打满算一亩地纯收入不足800元,而种桑树一年可收入4000多元,发展蚕桑的大户都致富了。”

 

  2016年,承包期限15年的“大基地”和“小基地”的土地已陆续到期,为解决后期土地流转问题,西邑乡在涉及到的3个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专门解决土地流转带来的难题。

 

  杨韩军说,与此同时,西邑乡党委1212立足蚕桑产业广泛发展的实际,决定创建“桑园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养蚕省力化技术,激发桑农“造血”功能,推动蚕桑产业在全乡发展到19个村,做大产业规模。目前在乌马村,通过培育10户科技示范户,已带动种桑养蚕户176户,桑园面积2778.3亩,真正达到了以点带面抓示范,辐射带动促发展的效果。

 

  在小羊邑村老落箐自然村,3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唐福然建盖的蚕房已粗具雏形,蚕房周边种下的桑苗长势良好。去年10月,在西邑乡的推动下,小羊邑村和王寨村分别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9亩和529.4亩,分包给愿意发展蚕桑产业的大户,打造“桑园示范基地”。

 

  通过土地流转,分散到各家各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蚕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西邑已建成桑园面积1.4万亩,实际养蚕利用面积8293.3亩,涉及11个村754户种桑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72户。世世代代种植包谷的土地上长出的绿油油的桑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龙头带动 做深产品加工

 

  桑芽茶、蚕砂枕、桑葚干、桑葚酒、桑葚酵素、桑葚果酱……走进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像走进了蚕桑产品的“大观园”。通过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让以往种桑养蚕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们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是我省第一家从事蚕桑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及果桑产品深加工、销售的企业。”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钧林说,之所以做蚕桑产品的深加工,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2010年,一直做农资生意的杨钧林在一家农户的桑园里吃到桑果,“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如果能做成产品该多好啊。”杨钧林萌生了开发桑果产品的想法。

 

  经过反复调研和考察学习,他发现蚕桑产品大有可为。“桑树产品用途广、用量大、无毒副作用,可药用。桑葚可食用,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源。”杨钧林说,2年后,他成立了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攻蚕桑产业和果桑产品深加工。

 

  通过多年全力攻坚克难,公司取得了可喜成绩。2015年,该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和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同年底通过了“优质种业基地”和“科技特派员”认定,2016年初被评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注册“云桑”“桑圣庄园”“桑海蚕田”“桑七康”等商标,并拥有1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

 

  目前,公司拥有桑芽茶、桑葚酒、桑葚酵素生产线各1条、桑葚干果加工设备5套,年可生产桑芽茶25吨,桑葚酒10吨、桑葚酵素5吨、桑葚干果50吨;发展核心桑树种植基地汉庄70亩,西邑3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2000亩桑地,公司2016年的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其中蚕桑副产物系列产品800多万元。

 

  “公司研发的系列产品,解决了桑葚保存时间短的难题,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农产品当地种植、当地加工、当地增值的连锁效应。”杨韩军说,去年公司收购桑葚3万公斤,农户收益12万元。

 

  文旅结合 做响产业品牌

 

  采访车在八鸭塘蚕桑基地穿行,路两旁的桑树长至成人般高。不一会,记者就在一个地势平坦处,看到了西邑乡着力打造的蚕桑文化馆,文化馆陈列包括蚕桑历史、蚕桑养殖、产品展示和蚕桑产业发展优势等几个部分。

 

  “为实现种桑养蚕效益最大化,必须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上下功夫,走出一条文化旅游促农增收助力攻坚之路,确保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多方筹措资金提升打造蚕桑文化馆,挖掘东桑西移的文化脉络,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杨韩军说,我们还配套修建了休闲旅游山地越野自行车赛道及农家乐接待设施,修复了桑园机耕路,完善村组道路线路指示牌,提升村庄形象,聚焦人气商机。

 

  今年4月22日至5月7日,西邑乡举办了以“云南隆阳,桑韵西邑”为主题的首届桑葚旅游文化节,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扎实走好文化、旅游和农业产业互动互融、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据介绍,旅游文化节期间开展了彩色徒步走、桑葚采摘比赛、民间打歌篝火晚会、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美食及摄影等6项活动,吸引了本地和昆明、玉溪、大理、临沧等州市的游客达2万余人次,蚕桑系列产品直接销售收入达150多万元。

 

  西邑乡还扶持当地农家乐,充分挖掘桑叶全宴特色美食。“想不到蚕桑产业这么有吸引力。”补麻村二组村民段棋凯,赶在旅游文化前在自家桑园里开起了农家乐,他还创新菜肴,推出了桑白皮炖鸡、凉拌桑叶、炒桑花等菜品,受到了游客欢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农家乐的收入有1.8万多元。”

 

  “旅游文化节的举办不仅增加了桑农的经济收入,更扩大了桑韵西邑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全乡脱贫攻坚释放了大能量。”杨韩军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一产、二产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观光农业,推进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使桑产业由传统单一养蚕功能向集种植、加工、生态、旅游文化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