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湖北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业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9-15  来源:新农网
摘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农业部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农业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措施,“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认证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在深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农业部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农业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措施,“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认证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已成为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紧扣形势,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现全省“三品一标”工作竞进提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抢抓机遇,充分认识“三品一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央已将其上升到了关乎执政能力的高度。“三品一标”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三品一标”工作置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来推进。


  (一)发展“三品一标”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三品一标”倡导绿色、减量和清洁化生产,遵循资源循环无害化利用,严格控制和鼓励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注重产地环境保护,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发展“三品一标”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现代农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思路,提质、增效、转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三品一标”通过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引领,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营主体素质,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规格和市场竞争力,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展“三品一标”是适应公众消费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天然、营养、健康、品牌已成为引领居民饮食消费的代名词,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安全优质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必然带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三品一标”涵盖安全、优质、特色等综合要素,已成为满足公众对营养健康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实现方式。


  (四)发展“三品一标”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品一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落实到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有利于实现“产”“管”并举,从生产过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强化措施,全面抓好“三品一标”认证与监管工作


  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大对“三品一标”的扶持力度,推动“三品一标”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1670家,品牌总数4176个,总产量达1957万吨,有效增加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量,为我省农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湖北的地方特色显现的不够,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仍有一定距离。要抢抓机遇,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进,全面加快发展。


  (一)扩大“三品一标”产业规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发展增量、稳定存量、扩大总量”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三品一标”认证开发重点,挖掘有地方特色、人文历史、品牌效应的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做大“三品一标”产业,提高“三品一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升以“三品一标”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供给量,助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省“三品一标”认证规模虽然在全国居于前列,但认证数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并不高,全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粮食产量只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9.6%(2016年统计数据)。一些名特优产品仍然处于“深山人未识”的境地,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挖掘潜力,不断扩大认证数量。


  (二)严格规范“三品一标”认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严把环境检测、产品检验“两道闸门”和材料审查、现场检查“两个门槛”,确保认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无公害农产品要加强对生产主体质量控制能力的把关,稳步推进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绿色食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认证门槛,走精品化路线,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不断提升产业素质。有机食品要坚持因地制宜,宁缺勿滥。目前全国有机认证机构已经超过40家,我们一定要坚持标准,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农产品地理标志要坚持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和特殊地理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发展重点,规范有序实施登记保护,确保主体权益、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2014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各地还要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本地区的特色产品,真正理清本地的资源,积极开展申报认证。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注重种植、养殖、加工产品认证并举,不断优化产品类别结构,逐步提高我省特色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认证比例;要持续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三品一标”生产资料认证、营销方式创新、“三名品牌”(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培育,着力提高“三品一标”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三品一标”品牌提升


  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在生产主体,应紧跟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农产品标准发展动向,不断制定完善“三品一标”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逐步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可行性,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确保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发挥“三品一标”产品包装标示率高、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过程有控制、上市有标识、责任可追溯。管理部门应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在投入品监管、企业年检、市场监察、例行抽检,风险预警、退出公告等监管制度基础之上,着力构建“三品一标”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淘汰机制,营造生产主体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氛围,不断推进“三品一标”品牌提升。


  三、创新思维,推动政策落实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今年“两会”提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央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是机遇更是责任,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确保中央的精神和政策落到实处,推进全省“三品一标”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今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农业部确定的品牌建设年,要按照省委、省1212和农业部总体要求,抓好“三品一标”工作。应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1212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把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与认证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把产业布局与地方特色品牌结合起来,要加快扩大产品数量规模,积极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消费多样化、个性化、高档化升级需求。


  (二)要紧扣绿色发展来推动政策支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各地应围绕绿色发展,重点推动“一控两减三基本”,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实行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应该说“三品一标”发展的核心要素与这些要求高度契合。各级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向当地1212汇报,要确保从事“三品一标”工作的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充足;要积极争取认证奖励等政策支持。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省12个市(州)、53个县(市、区)相继出台了“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帮助认证主体解决标准化生产、品牌认证、市场开拓上的困难,激发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申报积极性,不断扩大“三品一标”标准化、绿色化生产规模。


  (三)要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来强化认证登记监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城乡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敏感度高、容忍度低。“三品一标”是官方认证登记行为,是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一旦发生问题,其影响比普通农产品更大,风险波及的范围更广。因此,无论何种情况,质量安全必须是雷打不动的底线,更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1212和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安全县(市)创建,把“三品一标”认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奖惩。持续强化“三品一标”监管工作,将“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与监管工作纳入农产品安全县(市)创建的必要条件,收拢五指形成拳头,真正形成企业诚信生产、1212严格监管、社会全面监督的良好局面。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