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打造舌尖上的绿色食品之都——吉林白城市现代农业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4-12-20  来源:新农网
摘要:当计划投资9亿元、占地200公顷、养殖奶牛3万头的镇赉县飞鹤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开工建设时,年加工鲜奶15万吨的白城龙丹项目已正式举行了奠基仪式;年加工水稻20万吨和油葵20万吨的益海嘉里、年加工辣椒5万吨的吉林金塔、年加工蓖麻10万吨的洮南兴健等一批大型精深加工项

  当计划投资9亿元、占地200公顷、养殖奶牛3万头的镇赉县飞鹤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开工建设时,年加工鲜奶15万吨的白城龙丹项目已正式举行了奠基仪式;年加工水稻20万吨和油葵20万吨的益海嘉里、年加工辣椒5万吨的吉林金塔、年加工蓖麻10万吨的洮南兴健等一批大型精深加工项目生产线刚刚竣工,大安安大牧业、镇赉丰瑞米业、通榆益发合大豆等近百户企业实施扩能改造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紧张有序推进……踩着发展升级的鼓点,在鹤乡大地,目之所及产业化之花竞相绽放,现代农业升级扩张健步行进在“春天里”,一个“农”牌蛋糕正越做越大,一个“舌尖上”的绿色食品之都已初露端倪。

  依托五大优势做大企业第一生产车间

  今日的瀚海大地,已吹响了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安全生产基地的集结号,开启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新征程;现在的鹤乡田畴,高效、绿色已成为白城农业的代名词,品牌、品质塑造了白城农产品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白城地处北纬45度,这个纬度,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相吻合。这里既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又是全国知名的杂粮杂豆和油料作物主产区。在打造绿色食品之都上,白城有诸多优势:耕地面积大。全市拥有耕地1528万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7亩,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种植条件好。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种植时间长,水质好,土地呈弱碱性,白城的农产品口感好、品质高;物产种类多。不仅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农作物,还有绿豆、葵花、辣椒、燕麦等经济作物,也有猪、牛、羊、鸡、鸭、鹅、雁等禽畜产品,还有大量的野生淡水鱼;生态环境优。拥有湿地面积1050万亩,加之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开发生态、安全、营养、健康、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发展潜力大。1500多万亩盐碱、荒漠化土地的整理,700多个泡沼的开发……五大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为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提供了扎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实现基地规模化,优化区域布局。选准各地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一村、一乡、数乡一品”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6大优势种植带。”采访中,市农委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白城市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培植特色产业和打造优势产业基地上大做文章,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充足而稳定的原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市着力推进沿镇赉、大安、洮儿河三大灌区水稻种植带;沿嫩江、洮儿河黑钙土玉米种植带;沿洮儿河两岸红干椒种植带;沿洮南、通榆西部沙岗地绿豆种植带;沿通榆兴隆山、洮南二龙、大安舍力盐碱地葵花种植带;沿通榆向海、洮南车力淡黑钙土蓖麻种植带的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加快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步伐,整合市农科院科技资源,组建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开展特色农产品科研攻关,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运用政策杠杆鼓励企业进入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带领农户发展农产品基地,形成与农户在产业上的“联姻”。在规模基地的联动下,全市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同时,为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白城市借助惠农政策东风,积极引导各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了洮儿河、镇赉(引嫩入白)、大安“三大灌区”水利和镇赉、大安“两大土地”整理以及吉林西部抗旱水源、全程农机化示范等重大农业项目。目前,全市抗旱水源井达到近10万眼,拥有配套机电井8.8万眼、节水灌溉设备1万多台套,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0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0万亩,旱田全程灌溉能力达470万亩,拥有各种拖拉机近15万台,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400万千瓦,农机综合水平预计达到64%。原料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从20世纪末的30多亿斤连续不断“进四破五越六”,今年更是预计突破百亿斤大关,经济作物预计达到30亿斤,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产达效提供了原料保障。

  2015年,白城将积极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102个建设项目,着力推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31个重点项目……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原料来源,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第一生产车间”。

  坚持四化要求扶龙头提高产品附加值

  “今年我种了两公顷半粘玉米,毛收入2.9万元,扣除生产费用纯收入2.5万元。”聊起今年的收成,大安红岗子乡马营子村李围子屯的农民王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他今年种的是先达公司的鲜食玉米,公司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合同上写好了多少钱收购,到时候一分不差都付给你;如果玉米的行情涨了,公司还再补几分钱。我觉得给他们种地相当放心。”

  大安市先达公司是一家营养鲜食玉米系列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已经以安广镇为轴心,在周边乡镇建立鲜食玉米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式农业,玉米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与1300多户农民签订了协议,使农民通过种植鲜食玉米增收上千万元。同时,公司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常年聘用农工100人,每年鲜玉米加工期间,还聘用农民1000多人,每个农民在一个加工季节就能增收1500多元。先达公司的经营模式是白城市发展订单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城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牧业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给农民搭建了一个增收平台。

  农业产业化是白城农业的出路,工业的支撑,城镇化的动力,是白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牌子响的拳头产品,能够推动一个产业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为此,白城市通过“四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来打造中国绿色食品之都。

  “养20万只鸭是家庭副业,养2000万只鸭才能支撑一个企业。”市农委的有关人员表示,首先,“四化”重点要坚持“规模化”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地扩大种养基地生产规模;其次是坚持“组织化”管理,坚持“外引内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再次是要坚持“链条化”发展,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最后是坚持“品牌化”经营,通过与国内外的食品行业知名品牌企业进行战略性合作,加快白城食品品牌化的进程,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农业产业化,历经了多次波折、调整。市委、市政府通过扶持激活龙头企业活力、加强品牌经营、夯实基地建设、放大公司带农户效应等系列措施,使农业产业愈挫愈强,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3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7户,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5户(含国家级4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5户。2013年农产品加工300万吨,加工产品17个系列725个品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5%,销售收入25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6%,实现利税30亿元。

  强化四个支撑扬起食品绿都产业之帆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在这样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时代,白城描绘这样一个独具前瞻性的蓝图,破冰前行,无疑会创造出白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奇迹。

  白城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能力,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强化科技、金融、设施、能人支撑。全面推进产业化发展,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只有科学地选种育种,精细地配料饲养,严格地管理防疫,农业产品才会量大、质优、标准统一,产业化才能有美好前景。”市农委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白城市积极组织市农科院、畜牧研究院等农业科研院所,按照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主导产业的科研方向,力争取得《燕麦不明感光照基因鉴定定位克隆技术研究》、《东北生态经济区奶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苏打盐碱湿地修复与保护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新成果。积极搭建科技对接平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与国内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建立科研中心和中试基地,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专利产品、高科技产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白城市委、市政府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农业农村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贷款规模,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农业示范项目。支持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在农村“四权”抵押等方面开辟信贷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创新农村经营产品和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完善配套引嫩入白、大安灌区、洮儿河灌区“三大灌区”水利工程;继续推进河湖连通工程建设;发挥好抗旱水源井工程作用;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增加农业机械投入,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逐步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网络;建设功能齐全、高效运转、条块联动、覆盖全市的预警防控体系。

  农业是示范经济,农村能人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总结宣传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销售能手、技术能手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为他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扩大合作提供各种机会,推动他们在农业产业化中先行一步,在引导广大农民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上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破解了制约白城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之都的宏伟目标,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控制性综合农产品物流园区,整合、扩建、新建一批大型粮食物流集散中心、战略装车点。采取贷款贴息、储存费用补贴等方式,扩大“粮食银行”流通模式试点。积极推动期货交易所开展具有白城市优势的农林产品期货交易。研究建立大宗农产品期货配套交割仓库。引导和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统筹推进全市辣椒、杂粮杂豆、黑水西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以及直销店等产销衔接方式。推进白城市阿里巴巴集团项目,发挥通榆“三千禾”农产品产地网上直销示范引领作用,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创新网络销售模式,发展网上购物等网络商品与服务交易。2015年,白城将建立“三品一标”产品展示、展销窗口100个以上;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和营销体系。

  农业兴,百业兴。当下的白城农业,在量的扩张基础上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径。绿色的田野上已铺开了现代农业色彩斑斓的靓丽画卷,绵延千年的农业“故事”正在鹤乡“田野”上改写。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