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海南海口:温辛添好味 椒香暖心房

发布时间:2016-11-18  来源:新农网
摘要:大坡镇种植胡椒已有40多年历史,薪火相传,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种植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大坡镇委、镇政府将胡椒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积极发动群众,大力扶持和积极服务,胡椒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海南海口:温辛添好味 椒香暖心房

海南海口:温辛添好味 椒香暖心房

  11月的海口,秋高气爽,在海口市大坡镇胡椒生产基地里,一垄又一垄的胡椒新苗,翠绿鲜嫩,长势喜人。

  大坡镇种植胡椒已有40多年历史,薪火相传,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种植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大坡镇委、镇政府将胡椒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积极发动群众,大力扶持和积极服务,胡椒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近年来,海口不断推动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农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大坡胡椒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综合功能的胡椒庄园,做大胡椒产业。

  提品质

  技术革新保证胡椒高产稳产

  大坡胡椒好在哪里?

  “胡椒的品质主要看胡椒碱的含量,大坡胡椒的胡椒碱含量在5%左右,基本上与世界胡椒主产国的胡椒碱含量一致。”大坡镇政府农业品牌创建负责人李耀武介绍,大坡的白胡椒颜色浅黄色,口感较浓,有着强烈的辛辣味道。

  “大坡胡椒的好品质源于良好的自然条件,胡椒生长喜水喜酸,海南湿热的气候以及大坡独特的酸性土壤,使得这里生长的胡椒温热力更足,香味更为浓烈,口感辣而不烈、风味独特。”李耀武说。

  除了自然条件,不断的技术革新也使得大坡胡椒的亩产量居全国前列。

  人畜粪尿沤肥和绿叶沤制的水肥,是胡椒常用肥料。大坡镇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施用沼气肥为主,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量,在增加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

  加工工艺的改善使得胡椒的品质得到提升,早在2004年,时任东昌农场场长的李明跃发现,职工把摘下来的胡椒浸泡在自建的水池里去皮,晒出来的果质不好,有异味,销售价格不高。

  农场随即在胡椒示范基地建起活水浸泡胡椒池和胡椒加工厂,引导职工改进加工工艺,胡椒销量逐年攀升。

  技术改良后,胡椒的每斤收购价可达到五六十元,精深加工后的胡椒,价值更是翻了几番。农民们切切实实地尝到新技术甜头。

  树品牌

  精深加工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海南,说起胡椒,人们自然会想到大坡,全国人民餐桌上的胡椒,每10粒就有4粒以上是大坡产。

  为了提升东昌胡椒的品牌价值,2009年,东昌农场申请注册了“昌农”牌商标,让胡椒产品有了新的“身份证”。“大坡胡椒全国出名,但昌农牌胡椒却没几个人知道。”现任海垦东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明跃说道,该公司现有2.2万亩的标准化胡椒基地,1斤白胡椒籽的最高价为60元,而1斤白胡椒粉的价格能达到120元。

  从精深加工入手,大坡镇逐渐摸索出一条打造胡椒产业链的路径。2013年,东昌农场与省农科院共同研发的新胡椒加工生产线投入使用。走进新建成的胡椒加工厂,崭新的机器,宽敞明亮的厂房让记者眼前一亮。只见工人把一筐筐刚摘下来的胡椒去除杂质后,放到筛选机中筛选出合格的胡椒果,经过机器脱水、烘干,再由色选机把胡椒果分成大、小不同的等级,最后由包装机自动过称、打包成品。

  随着加工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工厂还利用职工采摘胡椒后留下的茎、叶、根等废弃物研发胡椒酱、胡椒油、胡椒糖果,以及针对老年人的胡椒保健品。

  东昌农场胡椒加工厂生产的胡椒产品也随之换上了“新外衣”。目前,该场正计划将以往古板的传统包装改为分重量、多款式的精致礼品盒。包装上不仅有商标、生产地点、日期,还将附上可追溯标识。

  立产业

  延伸产业链打造风情小镇

  谈及如何进一步打造胡椒产业链的构想,大坡镇镇委书记杜月英高兴地告诉记者,大坡镇将结合胡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朝着生态观光休闲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为游客提供观光和采摘胡椒服务。

  杜月英介绍,作为海口农业大镇,大坡镇将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品牌农业、规模农业和生态农业为突破口,探索实施现代农业兴镇强镇的发展道路。胡椒就是大坡农业的龙头和名片。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推进胡椒产业发展,谋划打造有机胡椒等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拉长胡椒产业链。在发展深加工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商标富农”政策,提升大坡胡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该镇还将积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进行旅游项目开发试点,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我们准备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胡椒风情小镇,将风情小镇的立面改造和街道设计都融入胡椒元素,进一步挖掘胡椒产业附加值,大力推广胡椒文化,带动旅游业、加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杜月英充满信心地说道。

  品牌故事

  让最好的胡椒

  卖出最好价格

  走在大坡至东昌居的公路边,路边胡椒园排列齐整的水泥杆上满是翠绿的胡椒藤蔓。海南省胡椒协会副会长、当地的种植收购大户王辉成正在指导村民种植。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最好的胡椒卖出最好的价格。

  大坡胡椒就是他口中“最好的胡椒”,但是近年来,海南胡椒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出口优势并不明显。随着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胡椒加工技术的改进带来对市场的冲击,大坡胡椒逐渐衰落。

  拥有好产品却缺乏竞争力,怎能不让人痛心?痛定思痛,大坡胡椒不断改进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终于重现昔日辉煌。

  2005年,大坡镇东昌农场创建500亩胡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亩均产量和效益得到显着提升;2010年,筹资30万元兴建4个活水浸泡胡椒池,改进胡椒加工工艺,改善以往胡椒存在“异味”的状况,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2012年,大坡胡椒产地东昌农场的“昌农”牌胡椒商标被认定为海南省著名商标。2013年,东昌农场与省农科院共同研发的新胡椒加工生产线投入使用,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品产业链,开发出了胡椒酱、胡椒油等系列产品,重新占领市场领先位置。

  随着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的兴起,大坡胡椒又踏上了绿色产品的新征程。大坡胡椒引进欧盟良好农业标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严把质量关,获得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大坡胡椒基地更是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及中国热带作物协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认证,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信赖。

  人物故事

  大坡村委会象塘村村民李布冠:

  青胡椒变成了“金胡椒”

  又到了一年的胡椒收获季节,大坡村委会象塘村村民李布冠正忙着对胡椒进行脱皮处理,只见他娴熟地搓揉一番,黄软的胡椒表皮便脱落下来,“从藤上摘下来的胡椒经过浸泡,将表皮青绿色的外皮脱去,就变成了市面上的白胡椒。”他言语中难掩丰收的喜悦。

  在李布冠的胡椒地里,爬满胡椒藤蔓的水泥杆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些胡椒藤有3米长,至少生长了10年,之所以这么茂盛得益于大坡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镇里的技术指导。”这位有着近20年胡椒种植经验的老师傅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几年胡椒收购价不断上涨,前两年每斤的价格达50元以上,今年收获2000多斤,除去成本,净赚差不多5万块。”

  “以前家里种过橡胶,也出去打过工,但是依旧不能摆脱贫穷。”李布冠回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的困窘依然历历在目:“那阵身边的人都开始种植胡椒,说前景好,然而前三年胡椒是没有收益的,所以自己也想过放弃。”现在,胡椒已经成为大坡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2008年,家里重新盖了两层小楼,种植胡椒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

  在种植胡椒的过程中,农户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以前把摘下来的胡椒浸泡在自建的水池里去皮,晒出来的果质不好,有异味,销售价格不高。”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坡镇政府随即在胡椒示范基地建起活水浸泡胡椒池和胡椒加工厂,引导大家改进加工工艺,从而使当地的胡椒销量逐年攀升。

  镇里还建起了胡椒加工厂,逐步形成了胡椒产业链,帮助农民解决了种胡椒的后顾之忧——大家精心种植的胡椒在还未收获之前就被订购一空,而且价格不错。胡椒价的高升,使椒农发了“胡椒财”。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