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摆好局敞开门送能人 冰城三招破解“最难就业年”

发布时间:2013-08-14  来源:哈尔滨日报
摘要:一边是大中专毕业生总量创下历史新高,15万余毕业生潮水般涌向就业市场;一边是“城镇化”进程来势汹汹,20万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进城寻找工作——今年堪称哈尔滨史上“最难就业年”。

  “摆好局”、“敞开门”、“送能人”等得力措施使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

  一边是大中专毕业生总量创下历史新高,15万余毕业生潮水般涌向就业市场;一边是“城镇化”进程来势汹汹,20万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进城寻找工作——今年堪称哈尔滨史上“最难就业年”。

  眼下,正逢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高峰季。然而,哈尔滨各人才市场及劳务市场却波澜不惊,密集的多场专项招聘会从容举行,就业渠道畅通有序。从中传递出的讯息是:哈尔滨的工作挺好找。

  这一局势缘自市人社部门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年”布下的三步“先手棋”。

  面对一盘可能出现的“难局”,市人社局超前筹划,为全市就业工作量身定制了“摆好局”、“敞开门”、“送能人”三项得力措施,从容破解“史上最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实现新增就业7.6万人,同比增加1.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5.5%;失业人员再就业5.12万人,同比增加0.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5.66%;城镇登记失业率3.39%,低于目标值0.91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超前谋划惠民政策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两年前,从黑龙江大学毕业的王郑涵自主创业,创办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如今,公司的媒体互动展示业务已经覆盖东北市场。前不久,他又新招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至此,由这家公司带动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达50多名。

  “我安置的大学生越多,享受到的创业优惠政策也越多。”王郑涵说,“借助于哈尔滨市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公司得到快速扩张。”

  提前“摆好局”,通过出台密集的惠民创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人社部门应对就业难布下的第一步“先手棋”。

  早在去年,市人社局就预判到今年就业市场可能出现的“三难”: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有1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年均20万人,就业人群与社会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将十分突出;二是今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总量为25.3万人,我市行政区域内大中专毕业生将达到15万余人,占全省60%,创历史新高;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没缓解,“用工荒”和“求职难”现象仍然存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只有谋划在先,才能掌控大局。对此,市人社局邀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对我市就业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发布《哈尔滨就业形势分析》。在调研分析基础上,从今年起,我市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以《关于做好享受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及企业认定工作通知》、《关于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等文件为主,相关配套措施为辅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作为全国首批85个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和“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今年,我市还提出实施“高层次人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五大创业工程。上半年,依托全市37家创业实训基地、22个创业孵化基地,培训9293名有创业愿望人员,新增就业岗位6315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8055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关系新战略深入实施,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市人社局局长刘志军说,“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年’,我们针对就业压力大、要求高的实际,始终着眼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打好就业创业这场‘攻坚战’,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和良好发展势头。”

  就业渠道全敞开

  就业服务零距离

  “我的工作是看电视找到的。”下岗职工于梅高兴地说。不久前,她通过了相关培训,就职于哈尔滨报达家政前进路服务中心,上岗成为一名育婴员,拿到了3000多元的月薪。

  看电视就能找到工作,这是市人社局推出“哈尔滨就业地图”提供的贴身就业服务。现在,只要打开电视机,点击“哈尔滨就业地图”,选择就业区域、就业意向,“就业地图”将自动匹配各类用工信息。

  据介绍,“哈尔滨就业地图”为求职者打造“十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求职者信息均等化;打造“二十分钟培训圈”,实现求职者技能效率化;打造“三十分钟维权圈”,实现求职者权益保障化。目前,就业地图日点击量4000多人次,平均每天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8000多条、就业岗位40000多个。

  “就业地图”只是人社部门“敞开门”提供的多种就业渠道中的一项。为了让各类群体实现稳定就业,人社部门疏通各类就业渠道,高密度举办各类专项招聘会,无论哪一类群体,只要有就业意愿,就千方百计为其匹配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就业服务。

  为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人社部门还搭建多元平台服务就业,构筑交流对接平台,建立大项目用工服务信息库,深入大项目企业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活动。全市391个重点项目成功对接357个,为201个用工需求企业成功推荐用工人员8271人。

  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农民工求职大集”、“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活动129场,登记招聘13.76万人次,签订意向性协议7.21万人次。自201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三届“春季招聘大篷车活动”,累计活动134天,到会企业1480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0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4994人。

  市人社局与在哈的30多所高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协作体,利用“哈尔滨人才网”、“哈尔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和“哈尔滨高校毕业生见习网”,与兄弟省市和部分高校进行链接,形成“环渤海人才网络联盟”和“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人才联盟”体系,实现各类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打造“政校企”联合体

  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岗位

  针对我市“用工荒”和“求职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市人社局启动“送能人”服务,通过为求职者提供量身定制岗前培训,帮助其实现顺利就业。

  今年初,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36名学生,参加了由人社局组织开展的旅游产业特色培训。在“最难就业年”的大背景下,这36名大学生凭借着自身优势,全部实现就业,同时填补了我市湿地导游人才急缺的空白。

  按照我市湿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先后在道外、松北、呼兰3个湿地旅游集中区,就近组织2255名高校毕业生开展旅游产业特色培训,1027人培训后实现了就业。

  从今年起,我市人社部门不断创新就业培训载体,依托哈尔滨两所技师学院打造“政校企”联合体,建立高校毕业生培训实训、就业服务、创业孵化三个有机平台,与36所高校、23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到目前,已经培训1万名在校大学生,培训后就业率达88%。随着我市打造“政校企”联合体,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大项目产业招工难等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我市与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建成“哈尔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共建单位”,实施“政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创业联动。我市正在筹建集聚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及投资机构等各方力量的哈尔滨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作联盟,共同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