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养老难题难在哪里?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老有所养?(2)

发布时间:2013-09-27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较短时间陆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较短时间陆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安全网。

  但也要看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如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才55元,并且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公务员与企业职工、职工与居民之间存在多重制度并行,不同制度之间待遇相差大、衔接不畅;等等。

  调整制度化,让养老金“水涨船高”。过去几年,我们主要致力于扩大覆盖面,填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空白,今后将重点解决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国家还将继续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部门还在研究建立保障水平调整机制,将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物价变动等因素,实现养老金的合理稳定增长。

  筹资多渠道,让养老金“钱途无忧”。基本养老金是老人的“养命钱”,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据测算,未来10多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不存在“缺口”,但如果现行政策不变,受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等因素的影响,2030年后统筹基金将出现当期支付“缺口”。对此,国家已经未雨绸缪,通过扩大覆盖面、推进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增加财政补助、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基金投资运营办法等综合措施,广开财源,确保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

  转接无障碍,让养老关系顺畅衔接。过去,由于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不仅城职保、新农保、城居保之间相互衔接难,而且同类保险跨地区接续也难。而如今,我国城职保跨地区转接办法已经出台并运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在总结这一实践的基础上,拟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今后,随着转接办法的不断完善,无论参保人在哪个地方、参加哪类保险,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衔接都将会更加便捷顺畅。

  改革“双轨制”,让养老金“公平对待”。公平是养老保障制度的灵魂。虽然“双轨制”形成有历史原因,但对其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将进一步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搞好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养老金“待遇差”问题。

  制度多层次,让养老金锦上添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保基本的,要使老年人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应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加快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总体提高养老待遇水平。

  养老服务怎么完善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服务青黄不接,存在不少问题,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等。

  在我国,家庭养老具有数千年传统,居家养老也是当下大多数老人的心愿。上海市在实践中探索出“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2011年年底,国家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家庭不仅是身体的住处,也是心灵的港湾。应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支持有需求的老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发展家庭服务业,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2015年年底,我国将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着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具有亲情守望、邻里互助的特点,符合老人的认同归属心理。兰州市建立了社区“虚拟养老院”,邯郸市开创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今后,在城市,将把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在乡镇,将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到2015年,日间照料服务将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量2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应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发挥兜底作用,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未来3年,基本达到每千名老人享有30张养老床位,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当下许多老人生活的常态。照料好老人,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应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多沟通、多交流,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引导老人树立“自助多福”、“自助而乐”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做个快乐老人。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